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税收一体化如何「跨域破壁」?川渝毗邻地区税务合作启示录

2024-01-09新闻

展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幅建设蓝图,在川渝交界处,来自四川省的6个地级市17个县与来自重庆市的13个区县相互毗邻,正好处于成都与重庆「双核」中间地带。

山水相依、人文相通、产业相近、经济相连,这些毗邻地区凭借天然的经济基础和协同基础,成为了「双圈」发展的重要支撑。

「万达开」「泸永江」「合广长」……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9个位于川渝毗邻地区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被精准布局。随着2021年10月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的「9+1」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搭建完成。

2020年12月29日,位于四川广安和重庆渝北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破圈」获批,成为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在这个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共建新区里,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作为第一家入驻的川渝合作政务服务机构,成为川渝高竹新区最先突破的改革之一,也成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被视为探索构建跨省毗邻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的「样板工程」。

「在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合作平台实现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2023年2月,在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四次联席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与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将此项工作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

紧接着次月,川渝两省市税务局迅速联合召开现场会,决定将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的阶段性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到川渝十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最后覆盖到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场从川渝高竹新区出发的川渝毗邻地区抱团发展之路,在税收领域由「点」及「面」加速铺开。

从川渝高竹新区,到其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年来,川渝两地如何以「一盘棋」思维打破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方面形成了哪些经验?这些探索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怎样的动能?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川渝税务部门联合开展的「税看双城经济圈」媒体走基层活动,前往川渝高竹新区、遂潼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行区等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以税务视角去探寻这些川渝融合发展「桥头堡」的跨区域合作共治之道。

「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

数据信息跨区共享

眼下,正是蘑菇销售旺季。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下辖的隆昌市的永星蘑菇种植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永星蘑菇种植社」)里,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将一朵朵「绽放」在菌包上的蘑菇采摘下来,打包装车,发往市场。

「2023年,我们的蘑菇产量大概有500多吨,其中卖到重庆的有100多吨。」永星蘑菇种植社负责人刘唐莉告诉记者,通过重庆某电商企业,永星蘑菇种植社基地每天有2000余斤蘑菇流转到重庆荣昌、四川泸州等周边城市。

内荣两地税务部门打造的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帮助四川永星蘑菇种植农民合作社的蘑菇产品在重庆拓宽了销路。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坐标在四川的永星蘑菇种植社,之所以能与身处重庆荣昌的电商企业达成合作,缘于内荣两地打造的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相毗邻的四川隆昌三合村和重庆荣昌斑竹村被统一规划入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行区,成为唯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

2020年,内荣两地税务部门先从夏布行业「试水」,搭建了产业数据仓库,建立起行业涉税数据共享机制。2023年以来,两地税务部门又共同成立了税收服务「内荣农高区」建设专项工作组,组建一体化管理团队,充分挖掘区内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信息。

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内荣两地税务部门搭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以此为依托进行数据信息共享,利用发票购销数据,建立购销需求台账,为有需企业精准匹配购销信息。

正是内荣两地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让永星蘑菇种植社在2023年3月底找到了重庆有蘑菇采购需求的企业信息,双方很快达成购销协议,成为川渝首个利用税收大数据促成购销合作的运用实例。

荣昌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李念倪介绍,在税收大数据牵线下,内荣两地目前已有10余家出产蘑菇、稻虾等农产品的乡村振兴企业先后找到了跨区域合作伙伴,带动销售收入增加140万余元。

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同样也在发挥着推动产业走向纵深的作用。

发端于岷山之巅的涪江,经四川遂宁流进重庆潼南,串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轴心」。2020年年底,在川渝共建的一众功能平台中,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率先获批设立,潼南、遂宁化身为川渝相向发展「桥头堡」。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如何将遂宁和潼南这些优势产业整合提升、集群成链?遂潼两地税务部门大胆探索,推出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征管服务举措。

比如,在天齐锂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遂宁正奋力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对此,遂潼税务创新建立了锂电行业发展评价体系——「税锂指数」分析模型,为高质量建设「锂电之都」注入「税动力」。

依托「遂锂指数、遂锂地图、产业监测、健康指数」四个板块,遂潼两地税务部门携手打造了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将重点锂电企业的地域分布、税收收入、税收优惠等信息汇集于一个平台,从税收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可视化展示锂电产业涉税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地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参考。

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运行以来,截至2023年9月,已向锂电企业推送超千条个性化税费政策、服务措施,并帮助15家锂电企业成功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58亿元。

实际上,回看川渝毗邻地区涉税数据共通所走过的历程,首个「出圈」的是2021年12月挂牌的川渝高竹新区。

打破行政壁垒、层级界限、空间分割……在大量改革探索中,川渝高竹新区率先在全国实现跨省税务数据共联共享,实现一个平台办理川渝两地纳税人业务。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里的办税综合一体机。川渝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跨省税务数据共联共享。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点」上的成效,为川渝两地税收协同共治打下基础。以车船税为例,随着川渝两地区域流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加,在四川缴纳车船税的「渝牌」车辆年均超过3万辆,在重庆缴纳车船税的「川牌」车辆年均超过1.9万辆。

「为推进区域车船税征管一体化,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共享了9336万条车辆涉税数据,并在全国率先将跨地区车船税信息交换频率提速为实时传输。」四川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副处长廖镭介绍,在四川或重庆缴纳车船税的纳税人,次日即可在川渝区域「零障碍」投保,无需出示完税凭证,简化了办理流程,实现征管协同常态化。

另外,2023年以来,川渝两地还健全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用复核、信息共享、失信名单清册「互联互通」。

两地税收信息和数据的互通互享,还在重大项目建设、「以税资政」等方面发挥出更深层次的作用。

四川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姚兰介绍,2023年2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正式发布,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在这份清单中,川渝两省市税务局共享跨川渝铁路公路工程批文名称及文号、土地面积、涉税金额等43项涉税信息,实现从征地批文领取、政策辅导、税款申报入库、涉税复核等全流程监管。

据了解,川渝还联合开展了川渝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税费统计分析、涉税经营主体活跃度分析、金融业汽车业等双城经济圈产业链分析,为全面准确反映双圈经济税源发展情况及税费政策执行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税收优惠跨区互利

「成本就低、政策从优。」谈及公司为何会在2020年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川渝高竹新区,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道出了心声。

为了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统一川渝两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执行「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标准,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适用两地更优的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即「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这个从优原则,让殷光华十分欣喜。公司主营电子辐射交联聚乙烯(IXPE),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优惠政策的「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

在川渝高竹新区,政策执行口径统一之后,城市维护建设税在重庆渝北由7%降至5%,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广安由3元/㎡降为2元/㎡、在重庆渝北由4元/㎡降为2元/㎡。

「仅这两项优惠政策,2023年就能让我们多节省近3万元的税费。」殷光华表示,受益于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公司2023年已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超200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4.5%。他说,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该公司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新区又购买了35亩二期厂房地皮,加快专利创新和人才引进,全面拓展境内外市场。

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截至2023年,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已对新区74个新建和续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清册,如影随形服务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统一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也成为了推动产业整合提升、集群成链的重要抓手。

潼南、遂宁税务部门以川渝高竹新区50项政策差异统一为基准,梳理出遂潼两地存在的政策差异,经过对适用对象、税额计算、税收优惠等热点问题研讨评估,完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12项政策的统一。

因政策执行口径统一而受益的,还有交通运输行业。为推动川渝两地人员往来更便捷,2020年,重庆长途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潼南长运」)开通了西南地区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目前运营着潼南至遂宁磨溪镇、潼南至遂宁蓬南镇2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以及1条跨省定制客运专线。

2022年,川渝两地政府降低8个车船税税目年基准税额,实现两地车船税政策完全一致。重庆潼南长运由此享受到了更多的税费优惠。

遂潼两地税务部门联合建立符合享受车船税相关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清册,共进企业讲政策、辅导操作,帮助纳税人及时享受优惠。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因为税额‘从低适用’,公司有361辆车从原来的享受车船税减半优惠直接变成免征车船税,还有37台低排量燃油车也享受到了车船税减半优惠政策。」重庆潼南长运财务负责人王雪娇表示,仅车船税减免这一项,每年能为公司减免7万余元税款,这相当于20台车一年的保养费用。「看似微不足道,但这节约下的每一分钱都能成为利润,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信心。」

而这些「微不足道」所带来的力量,使得政策传导效应在更多层面逐渐显现。

比如,在川渝高竹新区,随着两地税费政策执行逐步趋同,「城市维护建设费」税率也得到调整,从此前的7%降为5%,这能为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竹水务」)一年节省下3万多元的税款。

高竹水务由重庆水务集团和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共同出资组建,2021年入驻园区。「跟税费一样,哪边负担更低,就采用哪边的政策,我们在入驻后,执行了重庆的水费定价,将每吨价格下调了0.3元。」高竹水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水厂每天5000吨的供水规模计算,一年可为当地用水居民节省50多万元的水费,「我们在税费上得到了支持,同时我们又在水费上对民生进行支持,真真切切让利于民。」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据了解,2023年,在推进统一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口径基础上,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又进一步协同政策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对川渝新制订、出台税费政策实行联合交叉审核,进一步放大税费政策协同效应。

「难事易办、异地通办」

纳税服务跨区协作

渝昆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其川渝段被列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

「我们建设工程跨度很大,跨区域涉税业务也很复杂,还好有税务部门的‘管家团队’在整个项目建设阶段全程‘伴税’,从来没有因为税的问题耽误过项目进度。」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渝昆高铁泸永江段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十大功能平台之一,规划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全域,被视为成渝地区「南翼」跨越发展的「主引擎」。

为了服务重大项目开展,泸永江三地税务部门集结税收专业骨干,成立「管家团队」,实行「一项目一团队」个性化服务,主动靠前提供专户对接服务,同步送上跨区域企业税费服务政策包,针对建安行业区域跨度大、工程周期长、成本核算复杂的问题和潜在的涉税风险点,同步开展项目分析、经济分析、风险分析,及时推送涉税风险预警。2023年1—7月开展服务220余次,搜集涉税诉求70余条,并形成了【从税收视角看渝西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等税收经济分析报告。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快车道」,川渝两地经济交往、人员往来越来越多,因为办税缴费引发的争议或者诉求也越来越多。

「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2022年6月,川渝首个跨区域税费调解治理模式在重庆市荣昌区办税服务厅和内江市下辖的隆昌市办税服务厅落地。

隆昌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里的「川渝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如今不仅是涉税费基层综合治理的主阵地,也成为了基层普法的实体化窗口。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内荣两地税务部门集合两地基层税务骨干力量,成立了联合调解团队,实行「信息资源两地共用、争议解决两地联动」,通过「一站式受理、分级分类处理、全流程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专门调解处理两地跨区域税费争议事项,并建立了「云上调解」服务模式。

「在‘不跑路’的情况下,就把涉税的问题解决了。」对于「云上调解」的便捷性,隆昌的黄先文深有体会。2007年,他在四川成立了隆昌市恒畅米业有限公司,随着在内荣毗邻地区业务范围的拓展,2022年他又在重庆荣昌经营起一家建材公司,由此在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上产生了争议。

「我在荣昌租用的是集体土地,不是产权所有人,为什么要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到黄先文的情况反映后,隆昌市税务局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联动两地纳税服务、税政科室、公职律师等开展线上调解,出具了相关文件及规划图,阐释该区域在城镇土地使用税范畴内以及承租集体土地由实际使用人缴纳等,打消了黄先文的疑问,将异地涉税争议化解在了基层。

让纳税人缴费人线上「全程网上办」,线下「最多跑一次」,是川渝合作的重要课题和目标。在内江、荣昌两地税务部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四川省税务局联合重庆市税务局,将跨区域调解的做法在川渝毗邻地区广泛推广。

「让经营主体和群众‘难事易办’。」重庆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骆志高介绍,川渝两地目前已建立了高竹新区等9个川渝毗邻区域的川渝税费争议调解室,建立了「一站式受理、分级分类处理、内部平台流转、全流程跟踪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截至2023年12月,共完成调解事项378个,其中联合调解处置税费争议累计40件次。

携手解决税费争议,正是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持续推出多种便捷办税服务举措的缩影。

据了解,聚焦川渝跨区域办税堵点、难点,川渝两省市税务部门在创新开展跨省电子缴税、跨省「一键迁移」、统一「最多跑一次」清单的基础上,2023年又深入推进23项重点任务,大力拓展「川渝通办」范围,新增开具无欠税证明、停复业登记、纳税信用补评、自然人社保缴费等11个通办事项,累计已实现84项税费业务线上「川渝通办」、20项税费业务异地就近通办。

遂潼税务部门开设了9个「川渝通办」线下服务专窗,按照「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确保跨区办税规范统一、无感衔接。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跨省(市)级的纳税服务咨询专线电话、联合精准推送线上川渝通办事项清单、联合开展「川渝税法云播」等系列直播活动、共同聘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人员和纳税人作为「川渝税收营商环境体验师」……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在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税费服务便利化上的持续发力,也为「双圈」地区打造出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

在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1月设区之初,市场经营主体为1742户,到2023年10月底,已增至2090户,增幅19.97%,2023年前10个月实现工业产值47.52亿元、同比增长45.62%,一个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态文旅康养、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产业体系正悄然成形;

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从2021年先行区设立,到2023年10月,不到三年的时间,两地累计新增6.2万户涉税经营主体,目前经营主体数量已超过14.4万户,聚集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一批优势产业;

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截至2023年10月底,推动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已完成年度投资260.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8.3%。2023年12月18日,为助力泸永江融合发展,川渝国资国企又签约14个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近159亿元,项目涵盖金融服务、电子信息、文体旅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

整体来看,据公开数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1万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同期1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6.5%、较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9月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8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53.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84%,超时序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80个重大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智力要素的对接与共融,有望为川渝高质量发展带去更多活力。2023年12月初,为培育一支川渝税收协作「实用型塔基人才、创新型塔身人才、战略型塔尖人才」全能型、高素质队伍,「蜀税英才」川渝协作实践营地于在川渝高竹新区揭牌,计划在2023~2025年开展每年2批次、每批次约30人、培育时长6个月的实践锻炼,为推进川渝税费政策执行标准化、征收管理一体化提供人才支撑。

「蜀税英才」川渝协作实践营地依托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着力培育一支川渝税收协作全能型、高素质队伍。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