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2024年开年以来,已有包括江苏省数据局、四川省数据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等十余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陆续揭牌,这些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不仅名称各有不同,而且在规格、职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深圳数据交易所战略研究经理胡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多地数据管理机构揭牌成立,意味着国家数据局在地方有了抓手。结合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1月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话,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数据局将加强数据流通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地方数据局则将逐渐加强数字经济规划和数据要素流通管理工作。
密集亮相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组建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职能。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
在国家数据局成立之后,1月5日,江苏省数据局率先正式挂牌,也正式拉开了新一批省级数据局成立的序幕。四川省数据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上海市数据局、云南省数据局、青海省数据局等十余个省级数据局密集挂牌。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多个省级数据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对数据资产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数据局的主要职责可能包括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使用,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它们的成立,有助于规范和引导数据经济的发展,保护数据安全,促进数据的有效利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在此背景下,多个省级数据局挂牌成立,不仅是对数据资源价值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这些机构将扮演起数据资源整合者、政策制定者和治理监管者等多重角色,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不过,记者注意到,每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的挂牌名字不尽相同,例如,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福建省数据管理局等。
对此,朱克力表示,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各地纷纷成立数据管理机构,但名称却不尽相同。这背后既有地方特色的考量,也有实际需要的差异。一方面,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管理方面的需求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发达地区或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更注重数据交易与流通,倾向于成立以「数据交易」或「数据流通」命名的管理机构。而一些资源型地区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则强调数据资源属性和开发利用,更倾向于成立以「数据资源」或「大数据」命名的管理机构。
他补充道:「地方政府在机构设置和命名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在符合国家总体战略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数据管理机构名称及职责。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地方发展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数据流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日前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当前,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海量数据资源和超大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虽然我国数据潜在价值巨大,但仍存在数据要素流通不畅、交易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地方纷纷成立的‘数据局’有望促进数据流通,破解区域性数据无法流转的困境。数据局的设立,可以帮助各地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跨区域流通。」郭涛认为。
朱克力表示,面对区域性数据无法流转的困境,地方纷纷成立的数据局无疑是一剂良药。这些机构将通过多种措施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促进数据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流通。首先,数据局将制定和执行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为数据互通互联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明确数据权属、流通方式、定价机制等关键要素,推动数据在不同主体之间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其次,数据局将积极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发展,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便捷的交易渠道与服务支持,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再者,数据局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工作,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实现数据的跨区域共享和协同利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