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绿色‘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追求低碳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内部组织管理的优化,来实现‘双碳’目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12月18日在「2025【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如此表示。
以汽车产业为例,朱旭峰称,汽车产业不仅仅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制造业,同时也关系消费、能源消耗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企业。一些汽车龙头企业不仅自己的生产要低碳、节能,还对上游供应链,比如钢铁、轮胎的制造商提出「双碳」目标要求,如果供应商没办法实现,就可能被替代。对下游而言,电动汽车、油车对下游消费以及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比如集中的加油站变成分布式的充电桩,对整个产业而言,变化非常大。
朱旭峰表示,中国的制度特点和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企业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表现活跃,这是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赋能及激发企业参与意愿的体现。」
那么企业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有哪些?
朱旭峰认为,在企业生产方面,它可以通过「双碳」目标的实现吸引可持续投资,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同时也可以在生产模式上进行低碳转型升级。在企业管理方面,通过战略转型实现治理结构与发展模式的优化,同时也要通过组织优化来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企业能耗。最后通过慈善、公益捐赠等途径,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并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绿色创新。
在产品创新方面,朱旭峰提到,在农业生产领域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化肥和农药。因为它们都是化工产品,在上游已经有大量能源消耗,而无人机的使用可以精细化施肥、灌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可以减少碳排放。
朱旭峰还提醒,数字技术本身对绿色低碳转型也有一些挑战:数字技术本身是高耗能的,中国数据中心在全国各地落户,它本身就是耗能大户。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共用电已经超过了2667亿千瓦时,从2019年到现在,年均增长10%。「这类耗电大部分是通过火电,而火电本身并不是低碳的。我们要通过绿色低碳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绿色数字技术的转型。」朱旭峰表示。
朱旭峰认为,「双碳」目标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转型的机会。中国企业对「双碳」的认知程度已经比较高,通过生产、管理和社会责任加强转型,同时积极参与转型有利于吸引可持续融资、降低气候相关的财务风险以及优化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
朱旭峰建议,企业要进一步寻求主营业务和「双碳」目标新的结合点,创造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
(编辑: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