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屏山时评|少做「无用功」,多干「有用事」

2024-12-15新闻
年终岁尾,基层的各种总结、考核接踵而至。年终忙碌本是常态,但是「真忙碌」还是「伪忙碌」,有着本质的区别。有基层干部反映,每天忙忙碌碌好像做了很多事,但主要精力用在了拍照留痕、记录台账、准备材料上,实际问题反倒没空去处理……这种「伪忙碌」值得警惕。
不同于「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传统懒政,「伪忙碌」是看起来忙忙碌碌、跑前跑后,实则做样子、摆架子,这种虚假勤奋式的懒政不仅会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也会消耗并不充裕的基层工作力量,进而阻碍一个地方的长远健康发展。
实际上,勤奋体现的是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重要的不是「做姿态」,而是「在状态」。是不管有人还是没人,是无论接手什么工作,都尽心竭力、严谨细致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深析「伪忙碌」背后的心理动机,不难发现,一方面是一些干部为了博取眼球,以形式上的忙碌给领导和同事留个好印象;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单位内部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健全,让「伪忙碌」「假勤奋」的人得名又得利。
「伪忙碌」是形式主义的新花样、新变种,本质上仍是缺乏担当、不善作为的表现。若任由「忙忙碌碌」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显然偏离了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初衷。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基层减负情况时强调,「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有用事」与「无用功」的辩证法,彰显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基层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少做「无用功」,少些「忙忙碌碌的形式主义」,才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
少做「无用功」,多干「有用事」,需要坚定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决心,也需要持续为基层减负、减负减到实处的恒心。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为基层减负担、为干部添动力的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基层减负落到实处;从制度层面优化,简化考核程序,完善考核「指挥棒」,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惯于「伪忙碌」的单位、个人识别出来批评教育,对默默无闻、踏实肯干的同志进行表扬,保护「愿干事、肯干事、真干事」干部的积极性。
少做「无用功」,多干「有用事」,需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也需要鼓足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干好「有用事」,就是为老百姓做事;少做「无用功」,为的是更高效地为老百姓做事。干部干部,以「干」出活,靠「干」立身。基层干部应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登百家门,行万里路,解千家忧」中忙出实绩,在「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中」干出人生价值。要主动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干、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干、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干,在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中展现为民情怀,干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最大化。
杜绝「伪忙碌」,勇当「实干家」,需要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以真抓实干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