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强县兴业」一线观察(五)丨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何在此「筑巢」——揭秘湖南长沙县引资之道

2023-12-29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经济参考报】12月29日刊发文章【「强县兴业」一线观察(五)丨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何在此「筑巢」——揭秘湖南长沙县引资之道】。文章称,每隔7.5秒,博世长沙工厂就有一台ABS电机下线;每隔4分钟,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就有一台卡车组装下线;每隔20分钟,中联工起就有一台汽车起重机下线……这片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着41家世界500强企业、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不靠海、不沿边,却与2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长沙县,从曾经「有县无城」的农业县,到如今的「中西部第一县」;长沙经开区,31年前起于山丘,如今成长为「三湘第一园区」。【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世界500强企业「看好长沙、重仓长沙」的背后,是其完备产业链产生的巨大磁吸效应,是其不断改革营造出的一流营商环境,更是其推动产业转型释放出的发展增量。

「链」出产业磁吸力

时值隆冬,北汽福田位于长沙的超级卡车生产车间却十分火热。上料、装配、喷漆、焊接……随着传送带缓缓移动,一条智能化生产线能同时混合装配插混、纯电、燃油轻卡、燃油中卡4大类型共29款车型,每间隔4分钟,就有一台卡车驶下生产线。

在北汽福田位于长沙的超级卡车工厂里,车头的焊接工作全部由机械臂自动完成。(资料图片) 12月初,这家工厂的单日产能最高达到170台。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党委书记孔朝阳告诉记者,得益于向高端产品线和智能制造布局,柔性生产线可以实现上千种选配方案的车型共线混流生产、快速交付,2023年工厂的产值可实现翻倍。

早在1999年,北汽福田战略向南,选中长沙县作为开辟南方市场的「桥头堡」。2020年,在原有制造资源基础上,北汽福田投资近15亿元打造智能化的全新工厂。2021年7月正式投产以来,工厂日产量翻番,产品更是畅销捷克、澳大利亚、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投资布局,折射出这里的产业磁吸效应。

眼下,德国大陆集团全球首家5G数字化超级工厂试生产如火如荼,这个投资逾5亿元的生产基地将于2024年1月实现汽车智能座舱产品批量生产。11月,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项目投产暨研发中心启用仪式举行,这是继索恩格工业园一期项目、二期项目之后,索恩格又一次加注投资……

如今的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聚集着三一、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联工起等一大批工程机械知名企业,还有上汽大众、广汽埃安、北汽福田、博世长沙、住友橡胶等一批知名整车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正在推进「3+3+N」产业体系建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企业云集的背后,是一座县城在探索中寻求发展的历程——从最初引入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长沙县围绕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展开布局。

「长沙县的产业抓得准、立得住,关键是要找准优势,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上中下游衔接配套。」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说。

据悉,长沙经开区以占长沙市7%的建设用地创造了全市20%的规上工业产值,县区以占湖南省0.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3%的GDP。

截至2023年9月,长沙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9家,高新技术企业678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0余家。

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长沙县再次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县域。

「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孔朝阳说,接下来公司将依托长沙良好的研发、人才、零部件配套优势,持续「看好长沙、重仓长沙」。

「改」出发展高效率

在长沙县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无改革,不星沙」。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长沙经开区(时称「星沙开发区」)拉开建设序幕,长沙县结束了长期「有县无城」的尴尬,一路崛起为「中西部第一县」。

如今,怎样在有限资源中挖掘潜力?长沙县、长沙经开区主动求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做文章。

10月8日,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注册成立,位于原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厂址。但广汽三菱原有产品线与广汽埃安并不兼容,为了更高效利用厂内的现有场地,实现人车分流,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有意在东四路新增一个办公和人行主出入口。

「没问题!」服务专班主要负责人一口应承了下来,并立即安排专人进行协调。事实上,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长沙经开区服务专班都会一一给出答复,根据事项的轻重缓急制定兑付计划和处理方案。

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大胆探索,从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法制环境保障等方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

对此,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忠感触颇深。「长沙经开区的各项政策给予企业很大支持。」他说,比如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采用由长沙经开集团公司代建、企业租赁的模式,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拼经济就是拼干劲。」长沙经开区提出,要始终践行「店小二」的服务态度,聚焦企业「安不安全、赚不赚钱、省不省心、方不方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凭着这股干劲,长沙经开区还出台了亩均效益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盘活低效用地实施办法等「1+1+N」政策文件体系,通过高质量「二次开发」,推动实现「腾笼换鸟」。

改革挖潜的同时,长沙县借助自身交通区位优势和自贸开放平台,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获批,其中91%的面积在长沙县。由此,长沙县形成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会展区「五区叠加」开放优势。

「不靠海、不沿边,但我们有面向全球争战略、争政策、争项目、争人才的雄心和勇气,为中西部地区树立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付旭明说。

数据显示,长沙县2022年进出口总额接近1300亿元,约占湖南全省的18.4%。依靠改革创新,长沙县构建起内陆开放高地格局。

攀「新」释放增长后劲

当前,在区域竞争日趋激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关口,头顶「中西部第一县」光环的长沙县也面临不小的压力:百强县竞争你追我赶、新兴产业还缺乏龙头企业……

如何爬坡过坎、二次创业?「要向着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自我变革’」「换道超车,积极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采访中,这样的回答成为企业的共识。

重达62吨,能承受万吨级载荷,可适配18米至20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平面度误差要小于20微米,制造难度不亚于「在米粒上雕花」……10月12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这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铁建重工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盾构机进行安装调试。(资料图片) 「主轴承是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的‘最后一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对记者说。近年来,铁建重工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展开协同攻关,开发大直径重载主轴承专业计算软件、尝试上百种材料和工艺,最终实现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从无到有的突破。

科技攻「尖」,生产力焕新。2023年以来,三一重工推出全球首台全电控旋挖产品、全球最大吨位200吨级汽车起重机等130多款新产品,突破关键技术200多项;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正在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自2024年起逐步投产MEB平台新能源车型……

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长沙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处于3.5%以上的高水平。

创新关键变量释放未来发展增量。当前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还在全力布局新兴产业,包括以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等新赛道。

目前,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中的医疗器械板块已引入三四百家相关企业。「2023中国产业区块链企业100强」名单中,来自长沙经开区星沙区块链产业园的四家企业上榜。

「园区发展的蓄水池里水清鱼肥,产业生态优渥,我们招商引资就更有底气更添干劲儿!」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齐迎美说。

围绕产业「转」「换」,长沙经开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构建环环相扣的智能制造支持体系。

展望未来,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朱正海很有信心:「我们有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拿出了很多‘有诚意’的政策,长沙经开区、长沙县在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产业发展充满想象空间。」(记者郭倩、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