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知乎持续创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回答这些没有经济学背景的问主问出来的,朴素但非常深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假如货币贬值10000倍,问主这样欠银行钱的人还是欠100万,基本等于债务一笔勾销。买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人亏惨了,等于本金清零。
我还有个长私活回答——问主欠债被通货膨胀一笔勾销,不但不会是经济危机的后果,反而是解救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问主有一个假设,就是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时,货币会贬值10000倍。我能理解问主为什么会担心这种可能性——中外历史上的金元券现象以及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国的百亿大钞,给大众一种错觉,就是经济危机时,会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但在这些案例中,通货膨胀不是经济危机的表现,而是政治危机的表现,代表着非常极端的税收能力及信用破产。这可能发生在国共内战,也可能发生在基层控制为零的津巴布韦,也可能发生在外资出逃内资无力的委内瑞拉,但不可能发生在税收增长年年超过GDP增长的中国。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不是经济危机时发生通货膨胀,而是发生通货紧缩。后者在成熟经济体中更普遍,影响更恶劣。最可怕的是,目前尚未发现长远解决方法。
资本深化后的经济体普遍有产能过剩问题,也就是最大产能远高于需求。在普通时期,通过信用系统,个人和公司可以贷款消费掉这些过剩产能。但信用系统不是个无限额的信用卡,当信用卡使用过度,出现坏账时,银行就会收紧口袋,导致过剩产能无法被消化。资本家为了「清仓」那些过剩产能而降低价格。面对下降的商品价格,理性的消费方法是继续等降价,而不是马上消费。这个回馈导致了价格和需求进一步下降,完成了恶性循环。 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经济危机造成通货紧缩的普遍现象。
而债务在通货紧缩过程中扮演的是加速剂的角色。在债务相对较少的通货紧缩中,消费者可以收紧腰带过日子,企业可以适当减少产能,这个过程相对有序。但在企业和消费者都债务高企的通货紧缩中,由于消费者在社会普遍收入变少,物价变低时仍然要负担相同金额的房贷,相当于变相增加房贷负担,更容易造成弃房断供。同理,企业在商品价格变低,需求变少的环境下负担同样的债务支出,增加了破产的概率。债务「无论经济好坏,回报都一样」的特点让它受投资者青睐,但从整个经济系统角度来看,它会在经济最差的时候破坏现有秩序,雪上加霜。这就是为什么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那些企业或者政府债务更高的经济体抵抗力最差。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政府,为了避免上述债务引起消费者和企业破产现象,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帮即将破产的企业,消费者还债。但这是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假如企业知道政府会在自己还不上钱的时候救自己,它们就没动力认真还钱了。所以,政府不应该只救那些破产的消费者和企业,而是广撒网缓解所有欠债人的还钱压力。这就是为什么通货膨胀能救市的原因。假如像问主说的那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但每月的房贷仍是一样,那贷款者的压力就小了很多,破产率也会降低。另外,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知道未来商品会涨价,会理性选择当下消费,刺激短时间里的需求。这些都是发达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政策手段。
但通货膨胀拯救经济危机有多个弊端。其一,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和欧洲,由于人口老龄化,总需求长期趋势是下降,政府使用目前的政策工具再努力也无法造成通货膨胀。历史和经济学只告诉我们短期通货紧缩怎么解决,但无法解决长期通货紧缩的难症。其二,当市场经过多次通货膨胀救市后,就熟悉了这个套路。当企业知道自己不负责任欠债也会有政府出头解救后,会在经济增长时更变本加厉地增加债务。这让政府每次救市,面对的都是比上次救市债务更多,坏账更多的企业。也就是说,道德风险问题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周期长一点而已。如何平衡短期救市的必要和长期市场规范,是一门各国实践派经济学家仍在努力完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