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当天下午举办的「新质——数智时代与城市治理创新」平行论坛上,国内外城市治理领域的政府领导、知名专家、顶尖学者、基层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城市治理。
「新质——数智时代与城市治理创新」平行论坛,嘉宾正在发言。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北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在主旨演讲环节,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何达基围绕城市电子治理方向分享了香港经验,并认为北京市为香港和其他城市树立了良好典范,特别是在致力于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到位的服务、构建更公平安全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更健康美好的人生方面,北京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何达基也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他表示,「在论坛中,我们看了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提到很多利用数据的可能,但是让我最感动的不是怎么利用数据,而是中心里上千员工公共服务的态度。在这个数据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人在背后努力付出,人跟机器需要能够共治共享,人要学会利用数据和机器。」
泰国数字政府发展局高级执行副总裁兼代理总裁、首席执行官阿拉达·卢昂维拉伊表示,曼谷、普吉岛和清迈等城市正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泰国致力于建设提供政府服务的数字工具,确保全国范围内每位居民都能便利地享受服务。此外,她还提及了泰国名为「Thang Rat」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功能类似于中国的12345热线。尽管目前该平台尚处于初期至中期的成长阶段,并需要在公众中进一步树立信任,阿拉达对此充满信心。
北京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韩国延世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系安德伍德杰出教授、未来政府研究所所长文命在指出,北京治理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的目标是让政府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反应迅速、具有预防性并充满活力。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政策变革,以期让政府变得更好、更具回应性、更透明且更负责任,北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数智赋能北京城市治理也涌现出许多案例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强分享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标杆示范区方面的探索与成就。张强表示,北京经开区聚焦城市智能体建设,构筑全域改革体系,一体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建设,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企业和市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为基层数字治理的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从数智赋能基层治理视角出发分享了中关村实践经验。董智杭表示,中关村街道创新双循环工作机制,将辖区5.28平方公里划分为213个小网格。通过关芯智巡系统定位每个网格的区域,明确每个网格的工作内容、深度、频度和配备的资源,确保网格内责权对等,使得小网格内的大部分事项可以通过小循环内部解决,小循环无法解决的事项自动转至上一网格并启用大循环。
聚焦政府与民众新型互动模式
在当天的平行论坛上,还举行了圆桌论坛。在介绍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经验时,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曾涛表示,依托基层的相关数据,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比如,社区成立了‘幸福360养老服务社’,建立了养老服务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既解决了吃饭质量问题,又能提供居家服务、健康监测、邻里互助等6个方面的服务,以‘养老+物业+科技’的新模式,做到了服务的零距离全覆盖,实现了线上的动态管理与线下的实时服务,有效地满足老人的居家需求。」
作为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则聚焦接诉即办改革所构建的政府与民众新型互动模式,他表示,「接诉即办改革通过‘政民互动’实现了治理创新,其核心就在于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交流渠道,确保信息流通、有序参与及高效反馈,以此来增强政府治理效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针对如何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加速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朱旭峰提出要充分利用行政数据资源,强化科学决策能力。以12345热线为例,已受理1.5亿件诉求,未来应借助AI大模型与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社会民情与城市治理信息,同时促进数据共享与协同,提升政府决策效率与治理能力。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