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个虎园里,东北虎「二埋汰」在网上蹿红。
东北话,「埋汰」意为脏。其他大虫威风凛凛,但「二埋汰」却爱在泥里打滚,身上脸上常黑乎乎的,因此得名。南方游客说它萌,他们坐在带暖气的大巴车上,在雪地里的几百只虎中寻它。找到了,就用手机一通拍,上传视频说它「用夹子音欢迎南方小土豆」等等。兴之所至,他们还会从车窗上留出的小窗口里小心翼翼地投食给它,直播它吞下带血的肉块,人与虎各生欢喜。
「二埋汰」是今冬哈尔滨最新的流量明星。和这只呆萌的虎一同被抛上流量浪潮之巅的还有冰雪乐园里透明冰块砌成的天坛和巴黎圣母院、舔一下就能冻住舌头的街边铁灯柱、青椒红辣椒做成的冰糖葫芦、「公主王子」云集的绿顶大教堂、热腾腾泛油光的锅包肉、「面包石」大街上的巴洛克建筑……
它们几乎满足了游客对冰雪王国的所有想象——寒冷、浪漫、奇幻、异域风情。短视频裹挟流量,塑造梦幻般的冰雪世界,算法助力,吸引更多人来制造新的流量。松花江边的「东方小巴黎」已是世界关注的「尔滨」。
历史上,中国故事的主角往往是沿海地区或超大城市。包括黑龙江在内的边疆一度是偏远、苦寒、险恶、衰败的代名词。长城或许不是障碍,阻挡南方人至此的往往是严寒与偏见。
不过,这个冬天,中国东北白雪皑皑的边疆成了流量狂欢的中心。
记者带着问题来到哈尔滨——滚烫的流量究竟给这里带来什么?冰天雪地背后是怎样的翻天覆地?
记者见到正忙着录节目的网红主持人「冰城左右哥」。他曾是国企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从小爱说话、能整活儿,十几年前辞职后就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想大舞台做主持人。现在,曾经的无名之辈和哈尔滨一起火出圈。他在舞台上教游客说东北话,带他们跳兔子舞,挥动手臂领着近万人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露天合唱【歌唱祖国】,近来网上粉丝量就翻了好几番。他谦虚地说自己是在蹭这座城市的热度,更要努力干。
那天,「冰城左右哥」哑着嗓子接受了好几个采访,真诚热情和冰天雪地一样,都是哈尔滨的迷人之处。他知道不久后冰消雪融,就是他「过季」之时,但万物「生、住、异、灭」的道理之外,他也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既是对他自己,也是对这座城。
黑土与白雪从来掩不住哈尔滨红色的底色。赵尚志、杨靖宇在这里不屈抵抗,生于斯的萧红以笔为剑,哈工大是新中国工程师的摇篮,当地人一次次奋战驯水的惊心动魄也记录在市中心耸立的防洪胜利纪念塔上。这个冬天,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多公里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总排着长队,欢乐与哀思同时成为游人在这座城追寻的主题。今年陈列馆到访者中,九成是外地游客。他们因冰雪而来,却说这里才「最该打卡」,「排的不是队伍,是新的民族长城」。
哈尔滨的亚布力曾是皇家猎场,也是中国大众滑雪发源地。现在来滑雪的人尤其多,几个雪场都高位运行。亚布力一个官员说,在更大的聚光灯下,服务出不得问题。他亲自检查供电供暖,安排人最快速度到现场处理矛盾纠纷,他说,「流量靠不住,要靠质量」。亚布力雪场的缆车装了电热座椅,火车站在电气化改造,还在规划建机场。
人们常讨论,冰雪季过了,「冰城」还能火吗?但这里也称「夏都」,是避暑胜地。哈尔滨人现在琢磨最多的是「一季变四季」,延续冰雪热。
监制:卫铁民
记者:桂涛、白旭、王春雨、李建平、孙晓宇、杨轩
视频:张玥、张启明
编辑:刘畅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