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搜到一篇挺有意思的论文,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这是2004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杂志上(IF2.7)的论文:Extremes of human heat tolerance: life at the precipice of thermoregulatory failure
作者先举了一个干热的环境的例子:
1994 年,一位名叫Mauro Prosperi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摩洛哥沙漠举行的 160 英里马拉松比赛中在沙尘暴中迷路,他凭借着不到一水壶的水存活了9天——当然,他找到了一座废弃的神庙作为藏身之处,并吃掉了在神庙中捕捉到的蝙蝠,还喝了自己的尿液——当时的环境气温是46℃。当他获救时,医生发现他的体重减轻了33磅,需要16升静脉输液来补充流失的水分。他的肾脏几乎无法发挥作用,肝脏也受损,无法消化食物。(以上内容援引自Kamler医生发表的一个论文集)
作者进一步总结了暴露于干热条件下的生理补偿机制——出汗降温。
有论文记载的最高出汗率为1984年奥运会马拉松期间长跑运动员Alberto Salazar,通过监测他的体重变化情况,发现其出汗率为3.7升/小时;而非官方记录则来自Robert Murray博士的一项研究:职业网球运动员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出汗率可以达到5.6升/小时。
之后,作者回顾脱水可能带来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 人体缺水的安全极限是体重的7% 。
接下来,作者列举了真·湿热环境的例子——泡热水澡:
作者引用了Ashcroft著作的图书【Life at the Extremes: The Science of Survival】中的结果,认为普通人在46~47℃的水温下,最多只能浸泡3分钟。
小日子似乎有特殊的适应能力,可以在40℃的水温中浸泡60分钟。
再接下来,作者汇总了一些分析「 承热时间 」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横坐标是通过干湿球温度计算出的体感不适指数,公式为0.75*湿球温度+0.3*干球温度(气温)
纵坐标是可以忍受的时间;黑圈是运动状态,白圈是安静状态。
直接举个例子好了:
快要下雨前的桑拿天,气温(也就是干球温度)37℃,相对湿度60%,换算可得湿球温度为30.1℃。
由此可计算出不适指数为30.1*0.75+37*0.3=33.675℃。
这种情况下,运动时间最好别超过1小时,不然就可能有中暑风险。
最后,作者讨论了 体温调节失灵 可能带来的风险。
传统意义上的中暑标准,为直肠温度超过40.6℃;而身体核心温度超过42℃,则被认为会有致命风险。有记录的身体核心温度46.5℃。该患者在气温38℃,相对湿度44%且不通风的环境中做饭一整天,于是就中暑了。等医生赶到时,测得的直肠温度为42℃——那是体温计的上限;等到达医院,并且进行了25分钟的降温后,测得直肠温度46.5℃……
我敢打包票,这个记录绝不是故意打破的,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不小心……
所以,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真的会热死人。空调风扇该开就开,觉得不适随时就医,别拿自己身体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