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一意谋「独」反激「疑赖」声量 台湾人心思变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各方瞩目的「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岁末登场,一年一度的城际交流由台北做东,上海市代表团成行实属不易。支持与反对举办者在岛内角力,绿营与「独派」及至最后一刻仍极限施压,折射台湾内部过去一年撕裂加剧。
上台至今,赖清德当局不断拉高谋「独」态势,多次讲话公然挑衅两岸关系;但其出格言行难掩内部各项施政效果不彰,寻求所谓台湾问题「国际化」遇阻。伴随「疑赖」声音愈强,台湾民心正悄然生变。
一意「独」行难挡两相情愿
年初起,民进党当局大肆纪念、美化荷兰殖民的所谓「台南400年」,对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置若罔闻,即便「纪念」也是将郑氏复疆建台以「来台」二字代替。
将「开台圣王」歪曲为「外来者」,一如民进党施行多年的「台独史观」所推崇、形塑的「多元文化」,割裂两岸历史联系。赖清德上台,新瓶装旧酒,给「台独」论述添了所谓「新意」。
包装「中华民国」、行「台独」之实,是岛内人士对于赖版「新两国论」的概述。包括「5·20」讲话、「双十」讲话在内,他用华丽辞藻描绘台湾前景的海市蜃楼,对改善两岸关系既无诚意也无善意,反而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危机。
年末,民进党当局「去中」又出新招,下令修改军校课程,以「世界历史」取代「中国现代史」。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钟厚涛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绿营政客这是无视「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一部分」的事实,极尽所能「颂殖」「媚日」,为「台独」提供理论支持。
虽一意「独」行,但挡不住的是两岸年轻群体的热烈互动,有助于两岸相向而行的积极因素也在此间积累。
随着「小红书世代」在台湾声量上升,青年人相互理解乃至双向互通,正于社交媒体实现。花莲4月发生强震,温暖于线上传递,良善互动在海峡间一时蔚然成风。
线下,是大陆高校师生团访台的另一股「旋风」。马龙、杨倩们让岛内体会久违的交流氛围,舆论感叹「恍若两岸关系从未陷入谷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冬梅认为,中华文化涵养两岸民众成长,青年人之间的可爱互动,一句「去中」难以阻挡。
「疑赖」加剧折射人心浮动
赖清德、萧美琴组合在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民进党得以继续执政。不同以往八年,在野力量于立法机构形成优势,有力牵制赖当局施政。
一年来,台湾政坛怎一个「乱」字了得。民进党「自己当家、自己闹事」的剧本在议场内外上演,结果多是狼狈收场。
分析人士认为,该党表面「胜选」,实则暗藏深刻危机。「5·20」以来,赖清德既要全力处理民进党过去执政累积的民怨,也须直面党内党外政治力量的掣肘。
半年多后,民调机构针对当局施政的各项评估指标均在下降,连亲绿机构数据都显示赖本人「声望」下跌,对其施政表达不赞同的受访者高达43%。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曾于年中一场研讨会上指出,受制于当前局势,赖清德及其团队势必会在任期内延续「斗争」风格。
一如学者所料,「斗」在岛内媒体评选的台湾年度代表字中位列第二;加上第一、三名的「贪」和「骗」,混杂负面情绪的汉字反映出全年的人心浮动。
「贪」字当头,对赖清德而言更是讽刺——与赖分属党内不同阵营的绿营要角接连「落马」,民众意识到赖上任时主张的「打贪」沦为了整肃异己的政治工具。
政治争斗不止,民生困境无解,台湾「旧缺」未愈、「新缺」又至。台媒总结的「新缺」在此前的缺电、缺人才之外,再增缺基础建设、缺解决两岸紧张情势的能力等。
「疑赖」声量加剧不仅肇始于内部,11月,对所谓「挺台」态度不置可否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消息传来进一步加剧民间对民进党长期「倚美」政策的质疑,「疑赖」衍生为「疑美」。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对中新社记者说,许多台湾人已看清,无原则、无底线迎靠美方,导致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被牺牲。正是民进党政策使然,才让台湾陷入如今困局。
2024年,民进党变本加厉地「谋独」和「去中」,然而岛内民心思变:人们不愿再被「同岛一命」的说辞绑架,继而对「台湾前路究竟在哪里」产生更加独立、务实的理性判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