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平台经济反垄断领域,如何实行常态化监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有哪些进展?近日新修订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将产生哪些积极效果?
1月3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介绍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对上述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表示,在这些年的市场监管实践中,我们切实体会到,经营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其活力的有效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的充分释放,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备受关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司长徐乐夫在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问题,围绕助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高质量的举措。具体到平台经济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领域,稳步推进事前合规、事中审查、事后追责常态化监管思路。
所谓「事前合规」,是指事前聚焦合规倡导,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制定出台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建立与平台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靠前一步服务企业合规经营。
徐乐夫介绍,平台企业特别是大型平台企业近几年合规意识大幅提升,他们普遍建立了内部反垄断合规制度,配备了相应人力资源。目前看,由于反垄断合规意识大幅度提升,2022年8月1日新【反垄断法】施行以来还没有发现平台企业新增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问题。
所谓「事中审查」,是指事中聚焦审查服务,提升审查质量效率。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上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业务系统,明确简易案件「双二十」内部工作要求,即从企业申报到正式受理原则上不能超过20天,从正式受理到审结原则上不能超过20天,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监管预期。
徐乐夫表示,2023年从受理到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的平均审查时间约为25.7天,其中简易案件为17.7天,在主要反垄断司法辖区中效率是处在前列的。2022年8月1日新【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在平台经济领域我们已依法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29件,没有附条件或者禁止的案件。
所谓「事后追责」,是指事后聚焦执法威慑,强化责任追究。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以及【未达申报标准但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案件处理工作规则】,对新【反垄断法】施行后新增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以及未达申报标准但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等「掐尖式」并购行为加强监管,进一步强化制度威慑,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徐乐夫强调,我们始终认为,「竞争政策就是发展政策」,反垄断监管的目的是督促企业依法做大做强、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秉承包容审慎监管态度,不断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服务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提高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
花费一年多时间、历经两次修订,新反垄断法的重要配套规章【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近日公布实施。
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是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重要内容。2008年【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颁布施行。截至2023年底,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共审结经营者集中5789件,其中禁止3件,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61件,有效预防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新【规定】将申报标准中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全球合计营业额标准从100亿元人民币提高至120亿元,将中国境内合计营业额标准从20亿元提高至40亿元,将单方中国境内营业额标准从4亿元提高至8亿元。同时规定,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申报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徐乐夫表示,新申报标准将为企业至少带来两方面利好:一是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并购交易成本。根据测算,标准提高后年均将减少中小规模并购申报数量超过200件,约占所有申报的30%以上。二是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申报标准提高后,企业投资并购效率将大幅提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抓好新【规定】的落实,在便利企业申报的同时,依法高效审结没有竞争问题的集中,妥善处理由于集中带来的不利竞争影响,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