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信阳高新区:创新引领,蹚出「新」发展之路|河南开发区改革实践

2024-07-26新闻
编者按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1年9月,河南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发区改革。为深入挖掘河南在开发区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践、发展成效,7月24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开发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直击一线,探访3年来河南开发区改革的新成就、新发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朱娟】盛夏时节,热潮涌动。俯瞰信阳高新区,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如火如荼加快建设,一批又一批科创企业拔节成长加速聚集,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智」高点。
2021年9月以来,信阳高新区把「三化三制」改革作为激发开发区活力的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调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9亿元,总产值完成389.7亿元,增加值完成88.5亿元,已成为信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
体制重塑,「管委会+公司」模式运作
把时间的指针轻轻回拨,信阳高新区筹建于2003年7月,规划面积73.32平方公里。2012年11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6月,信阳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复面积10.9平方公里,管辖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共有规上企业348家,其中工业企业222家、约占全市工业企业总量的20%,有产业工人73000多名。
体制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和动力所在。
在信阳高新区,一方面通过精简压缩机构、剥离社会管理职能等,实现开发区「瘦身强体」。一方面,形成了「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新模式和「一区四园」(中心园区规划面积36.6平方公里;平桥园区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明港园区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上天梯园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的空间布局,及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及精深加工和绿色建材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属地政府+高新区+平台公司」的协调联动作用,搭建了平桥区、高新区、鼎信集团三驾马车协同发展的架构,三方既各有侧重,又协同合作,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培育五大产业链,打造九大「园中园」
开发区作为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功能区,其产业集中度和经济活跃度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信阳高新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招商,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五大产业链,着力打造九大「园中园」。
重点培育以信钢公司为龙头的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打造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信钢公司通过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成功转型升级,已形成年产生铁300万吨、钢365万吨、材550万吨的规模,是豫皖鄂交会区唯一的焦电铁钢材联合企业,河南省最大的优特带钢生产加工基地,集聚了金港能源、河南中联、联晟新材料、正壹新材料等相关知名企业。
重点培育以明阳智慧为龙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信阳高新区明阳产业园是明阳集团重点打造的陆上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和新能源开发建设投资中心,拥有各类专利45个,是明阳集团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
重点培育以舜宇光学、陆骐集团、中部半导体、铂睿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和光电元器件产业链,打造智能显示产业园、光学电子信息产业园(南北园)、精密电子器件产业园四个园区。其中,舜宇光学是全球最大的光学镜片生产商,2020年专业机构数据显示,信阳舜宇市场占有率全球10.01%,位列第一。
重点培育以杭萧钢构、铠甲科技为核心的绿色家居产业链,打造绿色建筑产业园、超细粉体材料产业园、无机绝热材料产业园三个园区。其中,杭萧钢构是国内首家钢结构行业上市公司,开创了若干钢结构行业「第一」,先后获得60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量达到108家
科技创新在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实力越强的开发区,往往发展质量和效益越好。
信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信阳高新区始终聚焦「高」「新」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着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一是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始终围绕「4+5+N」主导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量达到108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瞪羚企业4家,分别占到全市的17%、20%和31%。
二是搭建创新平台体系。支持企业争创各类研发平台;积极搭建公共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比如,与河南省锂离子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国家能源创新联合体,柔性引进国内该领域首席专家张锁江院士担任联合体学术委员会主任。
四是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推进多类别多层级平台载体建设,大别山双创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孵化企业170余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汇众孵化器、创欣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五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围绕创新主体培育、研发平台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建设、高层次人才引建立了发展扶持政策。2023年,共组织11家企业申报科技项目14项,申请专项资金1073万元,兑现各级科技奖补资金2369万元。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