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历史上有哪些因为不听劝而导致历史走向发生转变的?

2023-10-13新闻

一、千古无二项羽不听劝—最终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提到这个话题,那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就是 历史第一饭局「鸿门宴 」, 作为项刘楚汉争霸的分界线,实在是大大的有名。以至于当年司马迁老爷子记载这个故事,后来还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被无数高中青年背之又背!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207年二月二十八日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宴会。

项羽的绝对力量能干掉刘邦吗?

实力上的绝对优势:

其一 : 项羽四十万VS刘邦十万

鸿门宴如今被延伸为不坏好意的宴席,就是因为要在这场宴会上结果了刘邦。 但是直到宴席结束,项羽还是没杀掉刘邦,这种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确实可见一斑。

其二: 鸿门宴上的具体机会:

刘邦就带了一个张良一个樊哙,这就是个具体的机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是出招的,项庄是执行的,但点头的得是项羽啊,既然已经确定了刘邦的威胁,要杀就直接杀,还要借个舞剑的名义,这其中的犹豫不决让人叹息。

鸿门宴的成功与否在于赴宴的人(汉王刘邦)来不来 ,既然刘邦已来,那就是给机会。在项羽的底盘,只要项羽有杀意,刘邦是必死无疑,有没有项庄都一样。一个樊哙,一个张良,加一个项伯护不住的,这是具体的机会。

所以 项羽没想杀刘邦,或者说杀刘邦还得思考半天 (正史是这个原因,太优柔寡断了,历史 给了他 千古无一的勇力却也给了他一个妇人之仁,刚愎自用的性格 )两种相反的特质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了体现。

其三:范增几劝项羽,除刘邦要趁早,奈何听之不进,最后自刎乌江。

公元前206年,楚军谋士范增对项羽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劝项羽: 「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意思是刘邦现在容易对付,如果把他放走,以后项王一定会后悔。

如此如此,最后还是刘大败项,坐在了帝王宝座上,开启了210年的大一统西汉王朝, 历史的车轮由此开到了刘邦的轨道上。

二、陈昱三劝曹操,避免战船相连。

赤壁之战中程昱三劝曹操不要将战船链接到一起,屡次不听,最后导致赤壁大败,再无力进逼南方。

以下是原文

一劝: 在战船刚刚链接完成时:程昱曰: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二劝 :「 丞相,今夜东南风大起,不可不防啊! 」这次的提醒最为重要,如果在这个时候采取措施,即便是败,也不会那么惨重, 可曹操一句「岂无东南风偶起,不足为怪!」 挡了回去!

三劝:陈昱:「来船有诈,休叫进寨!」

曹操:「何以知之?」

陈昱:「丞相,黄盖来信告之,押粮船来降,如是粮船,则船必稳重而吃水深,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若诈降,又用火攻,何以当之?

陈昱的话让曹孟德幡然醒悟,于是紧忙让文聘截住来船,可一切都来不及了!千里战船火烧连壁,大火烧毁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机会,也烧出了三国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国周郎的美名, 历史走向由此基本定局,开始进入三足鼎立状态。

三、刘备不听众人劝阻,兵发江东为兄弟报仇,蜀汉基业毁于一旦。

秦宓 「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

「陛下深思 ,此番贸然出兵,必然有失」

而刘备回之「斩」

诸葛武侯 则私下叹曰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赵云 亦劝 :「陛下,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天下共怒,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骤解。

结局大家都很清楚倾蜀汉之力的 70万大军兵败夷陵 ,刘皇叔自己亦殡天于白帝城, 蜀汉王国开始进入倒计时,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他的残酷。

四、明英宗朱祁镇不听劝贸然动兵,偏信宦官王振绕道土木堡,一错再错。

最先上奏的人吏部尚书,王直。 在他的带领下,兵部的两位主官也上书反对,分别是 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 。之后百官联名又上奏……

【天顺日录】 中,大胆揭露了王振作为文官集团「内线」,在关键时刻发挥出「 下克上」的壮举:「振不与大臣议,挟天子率师亲征。」

【明英宗实录】 载:「 车驾发京师,亲征是举也,司礼监太监王振,实劝成于内。故群臣虽合章谏止,上皆不纳。」

【明史纪事本末】 记载:「 护卫将军樊忠者,从帝旁以所持棰捶死振,曰:「吾为天下诛此贼!」

结局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开始走下坡路, 武勋集团包括张辅等五十二人皆死于混战之中,武将人才消耗一空。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被俘,精锐部队几乎全部灭亡。历史再一次改道,如日中天的明王朝开始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