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万吨玉米运至中国,美国大动脉被切,王毅提出要求,一招定胜负
在中美之间的全球博弈中,中国和巴西的合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日,巴西总统卢拉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加强战略合作和推动国际秩序变革达成了重要共识。而在经贸领域,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58万吨,远超过了美国的24万吨。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中巴之间的互利互惠,更是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一招妙棋,打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展现了中国的战略智慧和国际影响力。
中巴合作基础牢固,共建「一带一路」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为双方的发展和福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中巴合作的意义更加凸显,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卢拉和王毅的会晤中,双方就中巴关系和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换意见,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卢拉明确表示,巴西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会参与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支持中国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的立场,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王毅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表示中国愿意同巴西加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在经贸领域,双方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和信心。卢拉强调,中巴经贸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巴西欢迎中国企业加大对巴西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王毅表示,中国愿意同巴西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再工业化」、「加速增长计划」等发展战略的对接,推动传统和新兴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双方的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双方还就加强在疫情防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
中巴玉米大单打破美元霸权,展现中国战略智慧
在中巴经贸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数量。近日,中国从巴西进口了58万吨玉米,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只有24万吨,不到巴西的一半。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对巴西的信任和支持,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美国长期以来利用玉米的优势,控制了全球粮食市场的定价权和分配权,同时也通过玉米的出口,维持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美国的玉米出口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玉米的供应,美国可以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甚至进行制裁,从而维护其霸权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一直受到美国的牵制和威胁。美国不仅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实施高额的关税,还经常利用玉米的供应问题,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干涉中国的内政。因此,中国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玉米进口来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主权安全。
巴西是中国的重要玉米供应国之一,也是中国在拉美的战略伙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不仅质量好,价格低,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使用的是人民币结算,而不是美元结算。这意味着,中国和巴西的玉米贸易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合作,打破了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垄断,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这一举动不仅是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一招妙棋,也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其中很多都是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汇率风险,提高贸易效率,还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中国引领国际秩序变革
中国和巴西的「去美元化」合作并不是个例,而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挑战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用非美元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干涉,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
据统计,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非美元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其中包括欧盟、俄罗斯、印度、伊朗、土耳其、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算货币包括欧元、卢布、卢比、里亚尔、里拉、玻利瓦尔等,其中人民币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去美元化」合作不仅有利于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提高自身的经济安全,还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增加国际贸易的灵活性和效率。
巴西总统卢拉是「去美元化」浪潮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多次表达了对美元霸权的不满和反对,强调21世纪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必受制于美国的意志和利益。卢拉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主要工具,美国通过美元的发行和操纵,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造成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卢拉呼吁,国际社会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摆脱美元的束缚,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利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去美元化」浪潮的重要引领者之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去美元化」合作,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改革,促进了人民币成为SDR的第五种货币,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边和双边的本币互换机制,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结语:中国用「一带一路」撼动美元霸权,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考验
中美之间的全球博弈,不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博弈,更是经济和金融的博弈。美国通过美元的霸权地位,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操控和干涉,维护了其霸权地位。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去美元化」合作,打破了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垄断,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展现了中国的战略智慧和国际影响力。
58万吨玉米的到来,象征着中巴合作的深化,也意味着中国在打破美元霸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中美博弈下,中国通过「去美元化」谋求全球贸易格局的变革,美国的霸主地位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合理的世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