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世界盲文日:从指尖的6个点去往远方

2024-01-05新闻

1月3日,彭斌在云南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读书。新华社记者 赵彩琳 摄

新华社昆明1月5日电(记者赵彩琳)左手提着公文包,右手牵着一只叫胖虎的拉布拉多导盲犬,彭斌迈着矫健的步伐,每天从家走两公里去学校给学生上课。

彭斌9岁失明,目前是云南省昆明市盲哑学校的一名教师,教授音乐和计算机两门课。

从一年级学习盲文摸读,到用盲文完成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毕业后又回到昆明市盲哑学校成为一名教师,用盲文进行教学,彭斌接触盲文已经有44年了。

他见证并参与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诞生,从使用传统盲文书摸读,到近些年换上更方便的盲文阅读点显器,他和中国的盲文事业一起成长着。盲文又称点字,是专供视力障碍人士用触觉阅读的文字符号,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所有的知识、学科,都可以通过6个凸起的点的符形变化来表达。

据彭斌介绍,自从学会盲文摸读后,他只要有时间就呆在学校的盲文阅览室看书,那时候阅览室的书不多,彭斌用3年时间就读完了阅览室所有的盲文图书。学校没有新书后,他便找盲人朋友借书读,到书店买盲文书读。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办了全国图书免费借阅业务后,彭斌也成为了第一批借阅的读者。

「盲文阅读打开了我人生的一扇窗,在我身体无法到达的地方,我的手指都带我去‘云游’了。」他说。

1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盲哑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阅览室看书。新华社记者 赵彩琳 摄

彭斌至今仍保留着阅读的习惯,每天至少读书2小时。刚失明住院时,母亲在他的耳边给他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他坚强面对以后看不见的人生。学会盲文后,他用摸读的方式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又用广播的形式听了一遍这本书。

这本书给彭斌留下了深刻印象,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贫寒,在人生的种种逆境中顽强不屈,即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也坚持着写作,一直与命运作斗争。

「我只是眼睛看不见了,我还可以说话,我相信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彭斌说,以后他也要出书。

通过多年刻苦的阅读和学习,彭斌把自己送进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音乐。今年56岁的他是改革开放后云南最早的一批盲人大学生,各种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他都会演奏和教学。

「盲文对视障群体来说,是一个能够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地获取信息的工具。」彭斌说,学会盲文后,仿佛拥有了一把能够打开世界千千万万扇知识大门的钥匙,它是精神世界的盲杖。

1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盲哑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阅览室看书。新华社记者 赵彩琳 摄

2024年1月4日是第六个「世界盲文日」。联合国大会设立「世界盲文日」,旨在促进人们认识到盲文作为交流手段对于充分实现盲人和弱视者人权方面的重要性。

云南省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经府介绍,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前,现行盲文与双拼盲文两套盲文方案并存,并且几乎都不标调,导致同音字过多,表意不明,给盲人教育、盲文出版带来很大困扰,制约了盲人教育的发展。

彭斌作为云南省盲人协会代表,2016年参与了国家通用盲文云南试点的培训研讨会,他和其他视障群体代表一起给新的盲文方案建言献策,在标调规则及省写方案等方面提出的很多意见都被采纳了。

2018年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实施,在过去沿用的盲文方案基础上确立了全部音节标调的总原则,解决了阅读盲文时猜测读音的问题,提高了盲文的表意功能。自此,中国的视障群体拥有了一套通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方案。

最近,彭斌在关注盲文的分词问题,也在不断提新意见,他希望这门靠6个凸点表达的语言能越来越完善。

在学校任教27年来,彭斌培养出了10余名音乐专业的视障大学生,有的学生毕业后到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老师,有的学生到IT公司从事无障碍测试工作,有的学生进入了残疾人艺术团。

彭斌说,盲文教育让视障学生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