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科技巨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比如英伟达。曾经风光无限的AI芯片霸主,如今却陷入了中美两国的监管夹击。美国怀疑它垄断市场、避税,甚至盯上了它的CEO黄仁勋。
而中国这边,也没闲着,直接对它展开反垄断调查。这家「市值高达3。34万亿美元」的明星企业,眼下是真的有点「水深火热」。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对中国企业搞起了报复,连无人机企业都被拉出来「整顿」。真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国际大戏。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科技巨头的「规矩」究竟是什么?
还是说,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英伟达,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陌生。它是全球AI芯片的领军企业,光靠芯片业务,就占了公司九成收入。还记得2024年初,它的市值一度冲到3。
34万亿美元,堪称科技圈的「流量天花板」。CEO黄仁勋也成了业界传奇人物,他不仅带领公司不断创新,还敢在公开场合提醒大家,就算是英伟达这么大的公司,也可能在30天内破产。话虽惊人,却也道出了科技行业的残酷真相:你辉煌的时候,别人盯着你;你犯错的时候,别人踩着你。
这几年,中美两国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美国想靠技术封锁卡中国的脖子,而中国则拼命突破技术壁垒。夹在中间的英伟达,日子并不好过。
它一边依赖中国市场的营收,一边又得听美国政府的指挥。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最终让它成了中美两个大国的「靶子」。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而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司法部也对英伟达展开两项调查。
更绝的是,美国还要搞大疆和道通两家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理由是「国家安全」。这一来一回,科技圈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
事情的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英伟达这些年靠着AI芯片赚得盆满钵满,但「树大招风」,美国和中国都盯上了它。
先说美国。2024年4月,英伟达收购了一家以色列的芯片公司。这本来是件正常的商业操作,但美国司法部却不这么看。
他们怀疑,英伟达这么做不是为了技术创新,而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除此之外,美国还认为,英伟达在销售AI芯片时,强迫客户捆绑购买其他产品,这种做法已经触碰了反垄断的红线。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被曝出利用税法漏洞避税80亿美元。
这种事儿,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没什么,但放在一个华裔企业家身上,美国政府的反应就显得很敏感了。毕竟,黄仁勋最近在中国香港的一场演讲中,还公开表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言论,无疑让美国政府更加不安。
再看中国这边。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调查的重点跟美国司法部的指控很相似,也是围绕英伟达对以色列芯片公司的收购和捆绑销售行为展开。
不过,更关键的是,这次调查的时机非常微妙——就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选择了这个节点动手。中方的目标很明确:既要回应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也要保护本国的市场秩序和产业安全。
中美两国对英伟达展开的调查,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纠纷,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博弈。
先看美国这边。针对英伟达的两项调查,一个是商业层面的反垄断问题,另一个是针对CEO黄仁勋个人的税务问题。司法部的指控很直接:英伟达通过收购以色列芯片公司,试图限制创新、巩固垄断;通过捆绑销售,迫使客户接受不必要的额外产品。
而税务调查则更让人关注,因为它直接指向了黄仁勋本人。美国政府认为,黄仁勋通过某些信托基金避税,导致政府少收了80亿美元的税款。此外,黄仁勋的华裔背景和亲中言论,也成了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再看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重点,除了收购以色列公司和捆绑销售问题,还明确指出,这次调查是为了维护中国芯片产业的安全。近年来,美国通过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多次试图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
就在最近,拜登政府又出台了新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中国对英伟达展开调查,不仅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是对国内芯片产业的一次保护性措施。
两国的调查让英伟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是美国政府的高压审查,一边是中国市场的严格监管。更糟糕的是,美国为了回应中国的调查,还把矛头对准了中国无人机企业大疆和道通。
这场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从芯片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科技领域。
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这无疑让本就焦头烂额的英伟达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也开始了针对中国企业的行动。他们计划通过一项法案,直接禁止中国的大疆创新和道通智能两家无人机企业在美国销售产品。
理由是「国家安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对中国调查英伟达的报复。
英伟达的处境因此更加微妙。作为一家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它的全球收入有超过20%来自中国。而在AI芯片领域,中国市场更是它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为了规避美国的出口限制,英伟达推出了所谓的「特供版」芯片A800和H800,但这些性能受限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反而让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态度更加复杂。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正是对这种「两面派」行为的一次强有力反击。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无人机企业的打压,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大疆和道通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长期以来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都保持着领先地位。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将它们排除出市场,实际上是为了削弱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这种「打压式」竞争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
随着中美两国的调查持续推进,英伟达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其中,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若最终坐实,罚款金额可能高达50亿美元。而美国这边,司法部的反垄断和税务调查,也可能对英伟达造成更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更重要的是,这场风波对英伟达的全球战略带来了深远影响。它不仅要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还要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否则,这家曾经辉煌的科技巨头,可能真的会像黄仁勋自己说的那样,「在30天内走向破产」。
【网友热议】。
网友「科技观察者」:美国这波操作,完全是「以牙还牙」。中国调查英伟达,美国立马搞大疆,真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网友「老王看世界」:英伟达这回真是两边都得罪了。想靠特供版芯片讨好中国,两头不讨好,活该被调查。
网友「小李说财经」:50亿美元罚款,对英伟达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还有美国的税务调查,这回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网友「芯片爱好者」:说实话,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真的让人看不下去。明明是市场竞争,非要搞什么「国家安全」。
大家的评论是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场中美科技博弈,英伟达只是个开头,后面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企业被卷进来。
那么问题来了:科技企业到底该怎么在中美之间「夹缝求生」?是一边讨好一边妥协,还是干脆另辟蹊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美之间这种「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的对抗模式,真的能带来技术进步吗?
还是说,最终受伤的,只是这些企业和全球的科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