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2024年医疗反腐的关键词之一。
12月22日,国家审计署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以下简称【整改情况报告】),列举了2023年度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结果。
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对于学会违规收费摊派,收取赞助费的整改;二是对于政府采购项目先实施后招标等的整改 。这也正是在这场医疗反腐风暴下,行业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学术会议费用怎么发放?医疗反腐领域审计的重点是什么?
自去年审计署加入全国医药购销纠风组以来,大量医院耗材、设备采购违规、腐败问题被精准揪出。今年以来,除中央出手,多地审计署也轮番出动,推动审计工作在医药反腐领域逐步走向全面化、精细化。
例如:12月11日,福建省审计厅发布【泉州审计:做实 「全篇章」审计 兜牢医疗民生 「底线」】一文。文中指出,今年以来,泉州市审计局组织11个审计组,对基层医院、国有医药公司及医疗投资项目等展开专项审计行动。
不止福建省,据医趋势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多省市审计部门均公布了医疗领域审计动态,将审计范围从院内扩展到了院外。
01、被叫停的学术会议,讲课费的新规范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整改情况报告】显示,在药监局部门部分,涉及学术的整改信息有三条:
2021年至2023年,所属中国药学会、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举办的相关论坛中,向企业收取品牌推介等费用 6223.69 万元,其中2023年1754.39万元。整改情况为:所属中国药学会、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完善论坛管理制度,明确不得开展与收费挂钩的企业宣传推广活动。
2021年至2023年,所属中国药学会违规以挂名方式与民营企业合作举办 28个培训班,其中2023年5个。整改情况为:所属中国药学会已停止与民营企业合办的培训班,印发通知要求不得以挂名方式与外部单位合作开展培训。
2020年至2023年,所属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 3 个论坛收支未纳入账内管理,涉及金额3855.88万元,其中2023年1623.18万元。整改情况为:所属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已将3个论坛收支纳入账内管理。
学术活动的费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也是医疗反腐中审查的重点。
2024年年初,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工作提示的通知】,规定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六应该」「六严禁」,其中明确 严禁医务人员直接接受医药行业相关企业给予的讲课费 。
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到, 要重点关注假借学术讲课取酬等方式收受回扣的问题,以「站台式讲课」、「餐桌式会议」等为切入点,深入整治接受医药企业变相利益输送的行为。
最近的是,12 月 3 日、4 日、5 日,中纪委连续三天发文点名「讲课费」, 规定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以讲课费为名变相送礼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 。
但合规的学术活动也在得到支持。11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京召开医药企业座谈会。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支持引导学术交流合作规范开展,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讲课费管理制度,明确讲课费的发放标准和流程,确保讲课费的发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那么,在国家卫健委、国家审计署的强监管下,讲课费用应当如何合规发放?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540号)的相关规定,讲课费包含在师资费之内,执行以下标准:
标准: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最高不超过5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学时最高不超过10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学时一般不超过1500元。其他人员讲课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课时:讲课费按实际发生的学时计算,每半天最多按4学时计算。同时为多班次一并授课的,不重复计算讲课费。
特殊情形:培训工作确有需要从异地(含境外)邀请授课老师,路途时间较长的,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书面批准,讲课费可以适当增加。
图片来源:丁香园
02、多地审计局下场,剑指医疗购销领域
2024年1月11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
医疗反腐是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要求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开展养老、医疗、义务教育等民生审计,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努力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11月7日,三明市审计局发文,称其在审计中发现公立医院医用设备采购不规范等问题,并向市卫健部门发出【审计整改建议函】,要求督促医院落实审计整改。对此,卫健部门实施核实检查、严肃问题处理、强化行业监管等三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组织全面排查。 对医院近5年所有采购项目进行全面排查 , 重点排查和识别供应商及其代表资格 。
二是严肃问题处理。 建立供应商「黑黄名单 」,将被确定为串标行为的供应商纳入黑名单管理,严禁参与该医院采购工作;对疑似为串标行为的供应商纳入黄名单管理,需在院纪委及内部审计监督下,从严控制参与医用设备采购工作,已有23家供应商被纳入黄名单管理。
三是强化行业监管。开展全系统专项督导检查, 督促各公立医院制定完善设备采购管理、医药代表接待管理、评标小组管理等制度16项, 对采购金额50万元以上医用设备采购项目,严格落实政府采购网分级审批机制,强化重点岗位管理,巩固审计整改成效。
无独有偶,11月19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出,今年3-5月,山东省审计厅组成15个审计组,揪出14家医院线下大量采购耗材7.67亿元,以及供应商通过免费提供设备或低价销售设备等形式,向25家医院捆绑销售耗材、药品,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
据医趋势不完全统计,除了三明市、山东省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多省市审计部门也陆续启了动医疗审计工作,各类成果也已相继曝光。
其中,浙江省省级和2个市县5家公立医院13个项目设备采购存在招标前已确定供应商、招标条款量身定制、招标内容与合同内容不一致等问题,涉及项目金额1.22亿元;湖北省开展省属高校和医院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审计,发现,6所高校和1家医院119个项目应招标未招标、设置不合理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涉及金额13.2亿元等。
值得关注的是, 从多地审计局发布的公告来看,均提及了医药购销领域 。由此可见,地方审计监管范围已从院内扩大至院外, 除医院外,在采购供应环节的供应商、代表也成为整治的重点对象 。例如10月8日,深圳市盐田区审计局发布公告,对深圳市盐田区 近五年医疗设备购置 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严格审查供应商关联关系 再度被重点提及。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明确开展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重点关注推高药品价格、扰乱药品流通秩序的不法行为。
而本次审计署发布的【整改情况报告】也涉及了药品医用耗材设备的采购问题和整改的内容。
2021 年至 2023 年,所属信息中心 3 个政府采购项目先实施后招标,涉及金额 231.22 万元,其中 2023 年 107.98 万元。整改情况为:所属信息中心将规范相关政府采购工作。
2019 年至 2023 年,所属药品审评中心和高级研修学院在4个政府采购项目中违反采购程序,存在未公开招标直接指定供应商、主管部门批准前即签订合同、先实施后招标等问题,涉及金额5062.53 万元,其中 2023 年 2326.03 万元。整改情况为:所属药品审评中心和高级研修学院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禁逆程序组织招标。
从学术会议到医药购销领域的审计检查,不仅体现了审计将是医疗反腐中的一把不可或缺的利器,也预示着医疗反腐斗争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