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务员领导职务共有10级。其中,县处级像是一座坚固的桥梁,它紧密连接着基层与高层,县处级干部广泛分布于省部、市厅以及县级政府的各个岗位。由于岗位性质的差异,这些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前途各不相同。以地级市的市局局长和县委书记为例,他们虽然同为正处级领导职务,但两者在地位和仕途上差异却很大。
首先,虽然县委书记和县长同为正处级干部,但他们在管理权限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由于县委书记肩负着发展「三农」的重任,他们被国家特别规定纳入省管干部的行列。要知道,通常只有厅局级干部才有资格成为省管干部,他们的档案由省委组织部保管,任免和使用都由省委常委会会议决定。这意味着县委书记已经引起了省委领导的关注,提前进入了省领导的视线。如果他们在政绩上表现出色,随时都有可能被提拔至副厅级。
然而,地级市各大局的局长们却只是市管干部,也就是说由市委组织部负责他们的任免和使用。地级市的局长们一般只能在本地域内调动任免,想要提拔副厅级领导职务,还必须得到了市委常委班子们的认可,主要是得通过市委书记向省委组织部推荐。因此,副厅级属于省管干部,市里只能推荐,再有省里决定,这道程序可以县委书记的提拔复杂多了。
另外,从仕途发展上看,县委书记是主政一方的主线干部,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弄够协调全县各方面的事务和资源,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县委书记在选拔副厅级干部时往往是第一梯队候选人。可以说县委书记们只要不犯错,年龄又合适,提拔那都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基本都能够顺利晋升到副厅级。
但是,同为正处级的地级市的各局长们,在提拔副厅级时的处境就没有县委书记那么优越了,尽管市局局长是可以直接晋升副厅级职务的。但是,根据相关统计,每年晋升的副厅级的领导中大概只有一两成是从市局局长岗位上晋升而来的。这其中还是很大部分是职务绑定得来的。例如,市公安局的局长一般绑定副市长。
其次,即使市局局长能晋升到副厅级,但是晋升后所担任的岗位县委书记也是远胜市局局长。一般情况下,县委书记可以直接提拔为市委常委或副市长等党政机关的核心岗位,一上来就是享有实权的副厅级领导。而市局的局长即使勉强提拔为副厅级,但是一般也是去市人大、市政协等二线部门。
最后,从职权上看,我国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以属地管理为主。而县委书记作为封疆大吏,主持全县各方面工作,对于全县干部任免、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审批都有着最终的决定权。而市局的局长权力仅限于本系统、本职权范围内。例如,市农业农村局只指导农村农业方面的工作,而且对下面各局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市局的局长和县委书记虽然都是正处级,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