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充电桩「统建统营」下,一个上海老小区的协同样本

2024-01-29新闻

家住上海长宁北新泾街道的包女士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充电」。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作为上海首个社区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目前辖区内已有21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点,1个充电站,174个共享充电桩,覆盖全域所有居民小区。

2022年11月,考虑到性价比、牌照和环保节能等因素,包女士家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车,但当时小区里尚未建起充电桩,小区里的电车车主要么自己拉线建桩,要么就去外面的充电站充,多少有些不方便。

「选址怎么让居民满意?电容不足怎么办?充电桩谁来管?车位怎么协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标准也一再提高,想在社区建公共充电桩,这些问题首先要得到解决。

在新泾五村,街道与社区内的爱馨苑智慧康养服务中心、业委会、物业沟通协调后达成统一共识,最终确定了选址和实施方案,将充电桩建在爱馨苑围墙上;新泾六村则在精品小区建设过程中将物业管理处的院墙向内挪动一米,腾出10余个停车位,均建设为充电车位。而在日常充电桩的具体使用中,更依靠居民之间相互理解,通过社群自治的方式让有限的充电桩服务更多电车车主。

从一个上海老小区建设充电桩的样本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一根充电桩如何影响居民出行、变革社区生态,进而观察新能源电车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协同解决的方案。

新泾五村充电桩服务点

问题:电容不足、选址争议、管理困境......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开展居住社区充电设施「统建统营」。「统建统营」是指对居住区充电桩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改造、统一运营运维,从而实现居民区充电桩的有序建设和管理。

宏观上,充电设施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有充电需求的老旧小区来说,「统建统营」是一条实现新能源电车有序充电的「破局之路」。

2020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启动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并于2021年开始将充电桩进小区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织密公共充电网络与加大小区充电桩建设并重、存量设施优化与新建设施并重、设施建设与设施管理并重」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公共(含专用)充电桩、示范小区两项建设任务。

位于北新泾中部的新泾五村小区,是老小区建充电桩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新泾五村小区于1994年落成,目前有1469户家庭,常住人口3800人左右,总车辆数大概450辆,新能源车100辆左右。

新泾五村居民付先生曾一直开油车,直到2020年换工作,他需要从住处开车到宝山上班,每天来回将近100公里,一方面考虑性价比,一方面响应政策号召,他换了新能源车。

「在买车之前我们小区就在联动推进安装充电桩,等我车落地之时,充电桩也装好了。」他说,那时小区装了三四个充电桩,现在已经增加到6个。

他回忆,在小区统一建桩之前,小区里有不少电车车主会选择私自建桩,也曾引发过矛盾。

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冰清介绍,小区开展充电桩统一建设之前,确实有居民会从窗口拉飞线,连接自建的充电桩,带来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居民会因为小区没有充电桩,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

电容不足是老旧小区建桩面临的第一个困境。充电桩的供电功率高、瞬时电流强,很多老旧小区原本的电容无法负荷,甚至会影响到居民的公共用电。

冯冰清介绍,2019年,新泾五村借助精品小区改造和金钟路架空线整治的契机,完成了路面改造和扩电容等工作,也为接下来的充电桩建设打下基础。

解决了增电容的硬问题,紧接着还有充电桩选址、管理上的争议。

老小区的任何一点改造都不容易。小区居民付先生说,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改造还是车位增加,都是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需要居委、街道和业委想很多办法、做很多调研,尤其是在充电桩的选址一事上,大家都花了很多心思——小区停车位不是固定的,而是早到早得的,所以无法在某一个现成停车位安装充电桩。「况且,有些业主可能认为,如果在自己家所在的楼栋门口建桩,无形中会被‘占用’一些资源,停车会更加困难。」他说。

「最开始大家考虑的是,充电桩和配电站应该建在哪个位置。」冯冰清提到,关于选点的问题,居委会和业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开始充电桩选址在进小区大门的主干道附近,但有居民觉得,主干道车流量太大,后面经讨论和电网部门踩点,又换了位置,在爱馨苑围墙上设置挂壁式充电桩,电线埋在绿化带中,尽量在改造的同时节省空间,缩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选点完了还需要做居民工作,找一个能够平衡各方需求、尽量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冯冰清说。

2021年,新泾五村向街道申报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起3个共享充电桩,2022年小区又增配3个共享充电桩。

「我们计划打造‘15分钟生活圈’,希望能让居民在15分钟内触达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建桩也被纳入到规划之中。」北新泾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梅艺介绍,充电桩建设一般由居委会申请立项,国网提供技术支撑,低碳办做指导和政策扶持,期间需要和业委及物业等部门不断沟通。项目得以实现,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据充电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观察,随着新能源电车数量越来越多,车位紧张、老旧小区电容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再加上充电桩的安全监管责任多由物业承担,物业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性不足,这时「统建统营」的优势逐渐显现。

但「统建统营」的实践中,也存在共性问题。

「比如,业主对于增加了服务费的统建统营接受度较差,批量投放充电桩的速度和新能源车推广的速度不匹配,以及小区相对比较封闭,运营的效益可能不是很高......」李康说,居民区充电桩建设运营,还面临着外部电车是否能来小区停车充电,运营类充电桩专线扩容成本高,停车难可能加剧,油车车主是否会有意见等问题。

李康说,很多具体问题是在充电桩统建统营推进过程中逐步显现的,需要居委、业委和物业在实践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达成一致。

新泾五村充电桩服务点

实践:「三位一体」联动自治

充电桩建起来后,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付先生说,随着国家号召和人们对新能源电车了解加深,再加上小区里又增设了充电桩,大家购买电车的动力更足了,仅靠现有的充电桩难以完全满足所有车主需求,物业协调和车主自治成为了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重要一环。

「我们有一个‘小区业主充电群’,群员由电车车主、物业、居委会和业委会工作人员组成,大家自发地共享充电桩使用情况和空位信息,基本可以做到互相体谅,交替使用。」他说,有矛盾产生时,物业保安会配合完成车辆的调度,如果保安无法解决,业委会和居委会也会联动处理。

在停车位本就紧张的老小区,建设充电桩会引发油车车主不满吗?

付先生说,八九个带充电桩的车位相对于小区两三百个停车位来说占比并不高,一般情况下,油车车主也不会停到充电桩车位上,如果有类似情况,保安会帮忙协调。

在新泾六村,新能源车主们同样采用线上沟通的方式协调充电桩车位。

新泾六村党总支书记腾秀红提到,2018年精品小区改造时,物业向小区业委会提出,物业管理处在改造时可以将院墙向内退一米,多出来的一米用作停车位。「没想到这些位置还会有更多功能。」腾秀红说,后来,社区开始征集居民意见,是否要申请新能源充电桩,大家呼声蛮高,就在这一排停车位安装了新能源充电桩。

腾秀红说,新泾六村有四五十辆新能源车,停车充电都很规范,大家沟通也比较频繁。「车主回来了,需要充电的,直接通过微信群喊一声,看有没有已经充好的车主挪位置。」腾秀红说,很多车主把钥匙放在物业保安处,如果有需要,保安可以帮忙挪车,大家也都很配合。

家住新泾六村的包女士对此深有体会。

2004年,包女士家中购买了第一台油车,后面陆续又换了两次不同品牌的油车。2022年11月份,考虑到性价比、牌照可得性和环保节能的因素,包女士家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车,本来是给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开,今年女儿回家,一家人在上海开电车的频率就更高了。

「我们是考虑到,家里有一部油车,再买一部电车是顺应趋势,未来整体的出行交通肯定是往环保电车这一块发展。」她说。

在新能源电车的使用感受方面,包女士觉得,和油车没太多差别,但更加环保省钱,以及在跑长途时需要停下来充电。

「买电车时,小区里还没装充电桩,我们只能去外面的站点充。」包女士说,去充电的路程不远,使用快充桩的话大概45分钟充满一辆车,一次收费50元,一般情况下可以跑十来天。

她回忆,装充电桩之前,有些住户会自己安装充电桩,从窗口拉「飞线」。「我们买电车时也附赠了一个充电桩,但我们住的位置不方便拉线,会耽误别人走路,也很不美观,我们就宁愿去外面充。」包女士说。

充电桩建好之后,包女士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充电的心愿。「我们家庭成员都要用车,有时晚一点回来,小区的充电桩(车位)已经满了。」包女士说,这时候她可以通过保安队长协调,看有没有已经充满电的车主让出空位。

包女士说,经过多方商议后,车主们决定让小区的保安保管钥匙,需要挪车或者协调充电桩位置的时候,可以发微信或者通过群聊找保安帮忙。「我们互相信任,从社区到保安队长大家都特别好。」她说。

新泾六村的保安队长告诉澎湃新闻,充电桩建起之后,他的责任多了一项,就是协调车主充电,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争执,但通过物业、居委和业委三位一体协商,基本能够化解。

新泾五村的电车车主通过线上沟通协调充电

解法:良好的社区充电生态需要多方共识、达成合力

除了新泾五村、六村这样的社区,还有更多的社区在进行充电桩「统建统营」的实践。

上述【实施意见】提出,开展居住社区充电设施「统建统营」,统一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提高充电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绿电消费比例。

李康告诉澎湃新闻,前述文件发布后各地积极响应,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包括北上广,以及浙江等地,更多地方还在做尝试和探索。

「充电基础设施是乘用车全面电动化和深度电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决定了乘用车电动化水平的天花板。能否在小区内实现便利充电是影响人们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因素。」能源基金会交通组的项目主管杨佩佩告诉澎湃新闻,社区充电桩目前在建设和运行方面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有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她分析,在新建小区中,早在2015年国家便要求新建小区车位要预留充电桩的建设条件,但当时并未明确具体要求,开发商仍有较大自主空间。等到真正要落实充电桩建设时,很可能发现面临着新的建设和投入。

对于老旧小区而言,建桩面临车位、电力容量及低压配电线路建设空间等要素制约,涉及物业、业主、供电企业与运营商等多利益主体的权责分摊。

当然,老旧小区也面临一些机会。她提到,每年政府会对涉及到城市更新的项目进行补贴,改造老旧小区也是其中一部分,其中包括老旧管道更换、电梯加装等等,社区可以抓住此机会增设充电桩。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充电桩安装至每一个车位,或者将电力设施建设到车位使车位具备装表接电条件。」她说,如果能随着老旧小区改造一并完成车位的电气化改造,充电难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缓解。

一个良好的社区充电的生态应该是怎样的?在李康看来,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增长,有序充电变得愈发重要,由车企配送的私人充电桩大多不具备功率调配的功能,但「统建统营」让实现车网互动有了可能,能让有限的电力资源服务更多用户。「电车充电看似简单,实际上横跨电力、车辆、施工、消防和住建等各方面,非单一问题。」李康说,正因为涉及多领域,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被发现、被解决,这个过程既需要商业模式的探索,也需要业主、物业等多方面尽可能的参与。

杨佩佩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提到加快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原则上新建充电桩统一采用智能有序充电桩,建立健全居住社区智能有序充电管理体系和流程。

她认为,可以把电车充电和小区居民生活用电做一个区分,根据小区负荷变化,通过智能有序充电技术调节电车充电的起止时间和输出功率,能在电力不增容的情况下接入更多的充电桩。「从现有技术手段来看可以实现这种智能有序充电,但还要从机制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方面去做大量工作推动。」她说。

对于小区内充电的理想状态,杨佩佩总结为十六个字:一位一枪,容量共享,集中控制,有序充电。她说,如果每个车位上都能够具备充电枪,对车位和电容两大限制要素进行解限,对电力容量资源进行共享和负荷监测,对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进行智能有序控制,从而实现「有位就有枪,停车就能充,电容最高效,车网新融合」。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每个车位都具备直接装表接电条件,因此电力到车位的这部分投资由谁来承担、如何回收是需要讨论的问题,需要规划、住建、电网等专业领域相关单位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改造。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