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推荐一些历史短篇人物传记书籍,悲剧人物的?

2024-01-17新闻

我看过一篇鲁迅的短文小说【风筝】,鲁迅的弟弟我觉得就是被近代思想下折磨麻木的一个人。这篇文讲述了鲁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踩烂弟弟的风筝后一直心中有愧,多年后回忆此事期盼弟弟原谅, 可弟弟的一番话却让他倍感吃惊。他未曾想到弟弟竟如此的麻木。


踩坏弟弟的风筝
文章写道,鲁迅小时候非常讨厌放风筝,可体弱多病的弟弟却恰恰相反,他非常的爱风筝,以至于: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这段描写足见鲁迅的弟弟有多么爱风筝。
可在那个封建封建宗族制度下的中国,讲究父母最大,长兄如父。所以,鲁迅的弟弟只能乖乖的听哥哥的话,以至于压抑自己的乐趣,成天闷闷不乐。
不过,鲁迅那时也毕竟是个孩子,他可不知道这么多。后来他发现弟弟居然偷偷背着自己制作了一个他最讨厌的风筝,鲁迅勃然大怒。
他直接当着弟弟的面把弟弟心爱的风筝给踩烂。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可见,当时的弟弟是非常的难过,而鲁迅却沾沾自喜,享受着胜利者的喜悦。
长大后心怀愧疚求原谅
不过,当鲁迅逐渐长大后,他看到了西方关于儿童的书籍,才明白玩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鲁迅又想起了这件童年的事情来,顿时心生愧疚,觉得自己压制了弟弟的天性,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一种 「精神的虐杀」。
兄弟俩都已经长大,为了当初的这件事,鲁迅久久不能释怀,他能想到唯一的补过方法便是去和弟弟说清楚这件事,求得弟弟的原谅。
鲁迅多么想听到弟弟宽恕他,说一句:「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长大后,鲁迅兄弟俩的感情似乎并没有因为风筝的事情而发生裂痕,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错。
鲁迅找了一个机会,约上弟弟见面交谈,说着说着,便回忆起了童年,讲起了那个风筝的事情。
可是令鲁迅没想到的是,弟弟居然这样回答。文中的描述如下: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悔,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我还能希求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鲁迅没想到,弟弟居然根本没把那件事当回事,甚至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弟弟根本就没有觉得鲁迅做得不对,何来宽恕可言呢?所以,文末鲁迅写道: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气和冷气。


鲁迅当然觉得冷,因为他没想到,弟弟居然如此的麻木。在封建宗族制度下成长的弟弟,早已习惯了父母的管控和长兄的命令。
在弟弟的眼中,哥哥把我心爱的风筝踩烂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哥哥早就说过不能放风筝,可自己不听,被哥哥踩烂是应该的,因而也根本不记恨,还觉得理所应当。
为麻木感到悲哀
这难道不悲哀吗?曾经中国的这种大家长,大宗族制度下,对孩子的压抑和摧残令人发指。父母包办婚姻,兄弟间的等级和争斗,在这种制度下,孩子的天性根本无法释放。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是麻木的,毫无反抗精神的,容易成任人欺负的软柿子。可反过来,这种制度又造就那些少爷们以及那些强硬的大家长们。
唯唯诺诺成了好孩子的标志,绝对的服从和听话成了「孝顺」,难怪鲁迅会感到如此的寒冷。他寒的是心。


如今,所谓的封建宗族制度似乎已经不存在了,可实际上,诸如包办婚姻,强迫子女,长幼秩序,绝对服从等理念还影响着中国许多的家庭,尤其是农村。
鲁迅的这篇【风筝】短小但寓意深刻,不管是那个年龄段都可以看,我给大家找出了【风筝】优质图书链接,大家点击下面的卡片便可购买,价格并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