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太可恨!这个上海阿姨20年改不了「臭毛病」!全拿她没办法?

2024-09-27新闻

高空抛物,

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发生在上海居民区的

也不在少数!

就在去年7月,小坊报道过这样一位"难搞的"老邻居,她给嘉定区江桥二村的居民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这位老太太住在5楼,近20年来,她时不时会从家里往楼下扔生活垃圾。整栋楼的1到4层,没人敢晾晒。对此,邻居、居委、物业都去沟通过,甚至还报过案,但都无济于事。甚至还反过来被对方威胁,说自家「路子老粗额,当心报复!」

终于,有一位居民通过自家车辆的摄像头,多次捕捉到了这位老太扔垃圾的事实。在证据面前,老人的女儿只能承认了她母亲存在高抛行为,并认罚。之后,属地江桥镇镇政府牵头多部门,在涉事楼栋附近安装2台公共视频摄像头,以锁定证据。

然而,摄像头安装后,

实际上老太就消停了一个礼拜,

又开始高空抛物了!

不仅如此,还变本加厉,

作出了一些恶意报复的举动。

时隔一年多,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江桥二村,

见到了涉事楼栋前、对准楼上

的公共视频摄像头。

对于老太的行为,不少居民都表达了不满,还有人说自己的雨棚也因高抛被砸破过。一位居民向记者提供了一段视频,她表示去年报道播出后,这个老太太不仅从楼上扔垃圾,还会时不时向楼下泼水。

小区居民:

刚装好摄像头开始一个星期很干净的,后面就不行了,一直扔。垃圾也扔,倒水也倒,脸盆倒水下来声音很响的,我们睡着了就被吵醒,早上五六点钟就开始倒水了。反正没停过,还有快餐的那种东西。那个新装的探头有用吗?他们有处罚吗?还有这种事情的……

明明安装了摄像头,

锁定了许多证据,

为何还不能制止老人的"高抛"行为呢?

属地城管表示,

技防设备拍摄到的证据

依旧不足以构成处罚。

童琦 嘉定区江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这些视频、录像,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晰,只能反映出来她往下面倒了一点水。有的是因为晚上天太黑了,也看不清楚。

记者:有脸部吗?

童琦:没有,但是能确定是他们家。

这位负责人透露,安装探头近一年来,实际上在去年8月17日开过一张100元的罚单,不过罚的不是老太太,而是她女儿,处罚的行为也不是高空抛物,而是在小区内乱扔垃圾。

记者又找到小区物业经理,对方表示,小区内安装的两台技防设备只是普通摄像头,并非能够主动捕捉抛物轨迹的高空抛物专业设备,日常需要人工时时监看,否则很难发现问题;而且在高抛技防设备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的问题。

此外,台风登陆的时候还刮断了其中一台摄像头,剩下的这台要么有死角拍不到,要么清晰度不够,夜里拍不清楚,没办法锁定到具体的人,倒查起来非常困难。

那么,

有没有更精良的"技防"设备?

据小坊了解是有的!

金山一个小区里最近就引进了新的AI监控系统,来精准定位高抛的源头。这台设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摄像头是24小时工作,但只有在发生抛物事件的时候,它才会进行录像,但通过系统中的多重AI算法,可迅速锁定抛物源头,并在短短35秒左右,把记录下的视频证据推送给管理者。

9月3日启用这套系统半个多月来,这个小区已破获多起高空抛物事件,所抛物大多是烟头、塑料袋等。居委工作人员会拿着视频找到当事人,进行核实并劝诫。

不过,对于江桥二村

高空抛物近20年的这个老太太来说,

即使居委会升级安装了这套系统,

也是于事无补,

因为在属地城管和居委看来,

向楼下泼水,

似乎并不能算高空抛物,

更不能以此为依据对老太太进行处罚。

那么,

对于高空抛物这种行为,

法律上又是如何规定的,

怎样的抛物行为

才有可能受到刑事处罚呢?

高空抛物,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定义为 一种"违法行为";直到2021年,刑法修正案生效,高空抛物正式入刑。

【刑法】第291条第二款规定:从建筑物或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所谓的「情节严重」,

相关司法解释是:

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抛物场所、抛掷物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适用罪名、准确裁量刑罚 。

所以,对这位住在5楼的老太太,除非她扔下的东西砸伤了人、砸坏了东西,才可能面临法律严惩,不然,只是隔三差五泼点脏水、扔点鸡蛋壳、外卖盒子,恶心恶心楼下的邻居,属地居委和城管,似乎真的拿她有点没办法。

考虑到涉事居民是一位七旬老人,

担心对方会有过激行为

因此属地居委表示,

他们也一直在想办法,

希望尝试靠教育、劝说等方式,

去感化老人。

童琦 嘉定区江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我们也约谈了她女儿,因为老太太对这方面比较敏感,上次曝光之后,她可能心里面不是很舒服。上次(媒体报道)行政处罚后,老太太会和楼下邻居发生一些矛盾。

此外,这位老人腿脚也不方便,所以社区还安排了志愿者帮助她们家点对点收扫垃圾,希望从社区关怀的角度让她有所改变。

社区还多次搭建沟通平台,并将情况同步上报给属地派出所,社区民警也多次对其进行了普法教育,但效果依然不明显。

何蓓兰 江宁社区党总支书记:

我们安排了志愿者和社工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她的需求,因为她腿脚不方便,特地给她安排了志愿者,让她把垃圾放在家门口,会有志愿者上门给她收。我们还和民警一同上门,对这个阿姨进行疏导和劝解,和她说法律法规。可是好了一段时间,她又出现了这个行为,不知道是不是又和其他居民有矛盾。

江桥镇社区办副主任:

后期还是准备加强和社区的联系,尽量把这件事做妥当,居委也搭建了平台,城管公安也都来参会了,也罚款了,我们技防摄像头也装好了,我们是搭建平台,其他的应该由执法部门来(介入)。

道理讲不通,

感化作用也有限,

这位难搞的老邻居,

让许多人伤透脑筋。

同时,还有邻居提出意见,

难道因为70多岁,

就可以倚老卖老,不顾法律,

为所欲为吗?

这让规规矩矩生活的邻居,

情何以堪?

对此,记者也走上街头采访,

去听听大家的建议。

市民:我觉得不是很合理,因为这个事情不能解决源头,不能总是有志愿者去捡,还是要跟老奶奶去做通工作。

市民:她如果扔重的东西了更危险,好了出问题了,啤酒瓶摔进去了,把人头也摔开了,是吧?

市民:居委会真的是纵容她们,上去收垃圾什么的。小孩子还要从小教育了,活了这么大岁数,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市民:跟老人家的家人沟通一下,因为老人家可能比较固执一点,可能家人跟她沟通也好一些。

市民:她不听我们再劝也没有用,那么邻居大家帮帮忙,假如说人家有困难,我们帮她拿下去,她自己不好意思了,那么就自己好扔了。

教育、沟通、互相帮忙,

这是大部分路人提到的关键词。

但想一想,毕竟快20年了,

高空抛物的行为

似乎成了老太太的一种生活方式,

也成了她对抗邻居的一种应激反应。

邻里之间的矛盾和心结,

越结越深,

要从根源上化解,

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

都说老人像孩子,越是跟她强行对着干,越是起反作用。小坊觉得,既然只从老人身上下功夫不见效,那她的女儿,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呢?假以时日,等治好了心病,再借助居委、志愿者、邻居的外力,也许外在的高空抛物行为也能随之改变。

对此,坊友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来说说!

记者:李仕婧

摄像: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