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合法性 ,在中国古代王朝称为 法统、正统 。根据赵鼎新教授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政权合法性来自三个方面: 意识形态合法性 、 程序合法性 和 绩效合法性 。
对于魏蜀吴三国的合法性,梁启超认为 「主都邑者以魏为真人,主血胤者以蜀为宗子」 ,即 魏国占据长安洛阳两都、中原核心区及整个北方,在地域上具有正统性;蜀汉则占据了血统上的合法性。 在正史中, 三国合法性的顺序依次为:魏>蜀>吴 。
从建安十八年到二十二年,曹操经历了从册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邺城、置百官,到册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行天子礼仪、立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后,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元年。年底汉献帝正式禅让,曹丕三次推辞后登受禅台登基,改元黄初。黄初元年十一月,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曹丕把曹氏伪造为舜帝后人(刘氏自称尧帝之后),同时效仿尧舜禅让「纳汉二女」,尽可能让尧舜禅让的历史重演更有代入感。
曹丕的禅让仪式办的隆重,对汉献帝的礼遇也很厚重。不仅在山阳境内仍行汉制,保留天子祭天之权。从退位到逝世,献帝未曾受到迫害,死后也享受厚葬。曹魏姿态做足,就是想让天下人相信,汉帝是自愿禅让,曹魏代汉合理合法。
曹魏立国的一整套操作,为后世奠定了通过禅让篡位登基,从而获得程序合法性的标准流程。
从绩效上看,曹魏占据天下地域的一半以上(东汉十三州中的九州多一点),总人口的56%,而且都是北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之地。其中洛阳一带被视为 「天下之中」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中为贵」的宗教观念。因此,曹魏虽未一统天下,但相对来说已经功绩彪炳。要知道刘秀称帝之时,实际控制地区不过比河北稍微大一点。
当然,在意识形态层面,曹魏也必须做足全套。曹丕称帝前,太史丞许芝上表劝进,说明魏代汉见于谶纬:「 代赤者魏公子 」「 代汉者,当涂高也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他肯定了女巫的话,并表示「魏」的本意是高大,也常用来指一些高大的建筑物,比如宫观门前的阙,也被称作「象魏」或「魏阙」。如此,「魏」就代表了阙,代表了涂高。
此外,各地在曹丕称帝前也都有宣传造势。比如出现「黄龙」、「黄气」等,而黄色正是代表土德。曹丕称帝后的年号「黄初」即表示黄色的土德开始了。这里插一句,黄巾起义也是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的土德取代火德理论。
到魏明帝曹睿时,更开展了一系列配套举措,包括葬山阳(汉献帝)、改正朔、推三统、定五德、易服色、祖虞舜、更郊礼等活动仪式。
当然, 曹魏的戏演的再好,也掩盖不了「实为汉贼」的本质。 曹操从挟天子到称王,一路上被汉室忠臣刺杀多次,甚至传言献帝颁布衣带诏诛曹。曹操作为反击,杀害的皇亲国戚就包括董贵人和董承、伏皇后的两位皇子及其宗室100多人,其他名仕及连坐者不计其数。连拥汉的曹魏集团合伙人兼二把手荀彧也被逼自杀。
以上,综合程序、绩效和意识形态三方面,曹魏代汉的合法性仍然是三国中最强的。
蜀吴都没有禅让程序,称帝属于自立行为。绩效上,蜀吴都是南方割据政权,没有占据中原正统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劣势。所以蜀吴只能从意识形态层面找补,刘备以刘氏血脉继承汉室道统,并以北伐曹魏宣示其正统性。那么孙权就毫无根据了,只能捏造一些「神奇动物」——各种祥瑞来宣示其天命所归。相比来说,蜀吴的正统性都是较为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