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非遗传承绘就侗乡新画卷

2024-02-04新闻

新华社南宁2月4日电 题:非遗传承绘就侗乡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朱丽莉、田子骏

2月3日是南方小年,天气寒冷,却挡不住人们喜迎新春的澎湃激情。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乐声阵阵,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

「相比传统‘春晚’,乡村‘村晚’由父老乡亲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别有一番滋味。」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介绍,「村晚」开展丰富的春节民俗及乡村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让游客不虚此行。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举办全国春节「村晚」活动。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千百年来,三江侗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三江程阳八寨完好地保存着侗族木构建筑、歌舞文化、农耕劳作等古老传统,是中国侗族村落典型代表和原生态侗族文化生活方式动态展示区。

近年来,随着高铁开通、非遗保护、旅游开发,三江独具特色的侗族民俗、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传统村落。(龚普康 摄)

如今,侗乡迎接新年还沿袭着特有的传统习俗。灵巧的侗族姑娘——「婄更」,正忙着舂糍粑、包粽子、炸油果、打油茶、做五色糯米饭;热情的侗家人端出美酒佳肴摆上长桌,用待客最高礼仪「百家宴」款待四海宾朋。

在三江的侗族村寨,到处可见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戏台等特色木构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万侗族人世居的程阳八寨,以历史悠久的风雨桥、壮观的鼓楼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闻名于世,建筑造型美观且工艺精湛,搭建时不用一钉一铆。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县城以侗寨风雨桥为原型修建桥梁。(龚普康 摄)

唱侗歌、跳多耶……侗寨每逢重大节庆或民俗活动,少不了集体歌舞活动。侗族大歌、多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风雨桥畔,鼓楼坪上,人们唱起拦路歌、敬酒歌、敬茶歌,用饱满的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节日里靓丽的侗族服饰,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心灵手巧的侗家姑娘把对美的追求,编织进五彩斑斓的服饰中。2016年,三江侗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侗族刺绣同样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在这里,侗族妇女用一针一线将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风俗记录在服饰的纹样里,让这门手艺在侗乡世代传承。

「我们也在不断改进,用亮丽的绣线代替普通的棉纱线,绣出的图案色彩比以往更鲜艳。」清花绣坊创办人韦清花说,她与女儿致力于侗绣的传承与推广,通过「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的模式,带动当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侗绣传承人韦清花在用针线做刺绣。新华社记者朱丽莉 摄

近年来,三江不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成10个自治区级非遗基地,大力培育非遗人才,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三江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6万人,助力侗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林溪镇平岩村党总支部书记杨乐攀表示,民俗风情的保存让程阳八寨成为游客「打卡」的旅游胜地,村民们实现增收致富,有更强的能力保护侗寨村落,让侗乡发展内生动力更足。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桥头,当地群众在欢迎客人。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在这山清水秀的座座村庄,每个笑容都发自心上,在这福寿安康的美好山乡,到处都是你的诗和远方……」正如此次「村晚」主题曲【美好山乡】所唱,三江侗乡正在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中展现时代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