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中,陈龙饰演了主人公宝总的好兄弟——陶陶。剧集中,陶陶是1990年代上海的海鲜档口老板,垄断了黄河路整条街饭店的海鲜生意,一个爱「扎闹猛」爱吹牛皮的快乐小老板。采访中,陈龙表示,能拿到「陶陶」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蛮意外的。
【繁花】剧照
第一次去试戏,导演王家卫看着他,就提出:「你能不能试试陶陶?」这让陈龙很意外,因为原著中陶陶这个人物形象,与陈龙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差异很大。
陈龙过往角色中,有不少是正气刚烈的,比如同样和胡歌一起演好兄弟的【琅琊榜】,陈龙塑造了刚猛憨直的「蒙大统领」,因为「憨憨」,又得名「萌大统领」。可小说中陶陶则是个满身缺点的人,喜欢侃侃而谈,喜欢吹吹牛,在几个女人间来回穿梭「搞外遇」。「但剧版中,王家卫导演对这个人物做了许多改编,导演希望陶陶身上有仗义、有兄弟情。」
胡歌、陈龙
王家卫还曾经叮嘱陈龙,在看原著时把小毛的性格也了解一下,「所以我的理解是剧版‘陶陶’身上融入了一些小毛的东西。」陈龙回忆,【繁花】他经历了四次试戏,历经三个月,中间等待通知时,时常反复在想「到底用不用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从没想过能和王家卫导演合作,跟他合作三生有幸。」
拍摄过程跨越了三年,「但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对我们演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都有很大的收获。」他表示,补拍、重拍、多来几条都算不得什么。「王家卫导演对戏的要求是不会妥协的,如果他提出新的想法,提出重拍,说明:你还有提高的空间的。」
谈及跟王家卫合作的感受,陈龙总结道: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在现场创作,王家卫导演会一条又一条地磨,直到我们去掉我们身上表演的部分,他要你在剧中生活的部分。」
在剧中,陶陶和阿宝从小一起长大,陈龙用上海话将二人概括为「出窠兄弟」:指一个窝里出来的兄弟,比喻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从【繁花】的第一集,就塑造了陶陶跟阿宝的情谊:阿宝要学做生意,陶陶把老婆本掏出来给他;阿宝要做生意了,陶陶把家底全掏给他。被老婆追打、全家抱怨,陶陶无怨无悔。后面阿宝发达了,对外也说陶陶的话能代表他阿宝。
「陶陶对阿宝,是能给什么就给什么,毫不迟疑,就希望他好,觉得他值得一切好的东西,两人无话不谈。」陈龙说道,「导演也做过设定的,仔细看剧中我的海鲜档口里,墙上贴着,玻璃板下压着我和阿宝以前的照片。」在陈龙看来,这些道具虽然观众看到的镜头不多,「但对我们演员来说,在这些场景中、道具中表演时,给我们的代入感非常强。」
【繁花】剧照
陈龙回忆,拍完【繁花】最后一个镜头时,他特别失落不舍。三年时光,在这个角色里太久了。拍之前,王家卫导演告诉他:这是你在剧里最后一个镜头。拍完后,大家鼓掌:恭喜陈老师杀青!但陈龙却是失落的,他念叨着「陶陶要离开我了」,王家卫导演正好听见,就拍拍他说,「你放心,不会的,因为你就是陶陶。」这句话让陈龙非常感动,晚上回到家,还写在了本子上。
这次拍摄【繁花】,让陈龙这个地道上海人,过足了说家乡话的瘾头。他笑称用上海话演戏太得心应手:「平时说普通话演戏,是‘演戏’;这次说上海话演戏,是‘生活’。我平时在家也这么讲,很熟悉。」
全沪语表演「很爽」,陈龙表示,在【繁花】剧组里,他跟胡歌、唐嫣、马伊琍等沪籍演员在片场交流时,也都是说上海话,一群人热热闹闹,没有语言的障碍和隔阂。
这两天,陈龙也开始追剧,跟太太章龄之一起看到「小阿嫂」的部分,太太「八卦」了起来:「你在剧里是有太太的吧?」陈龙尴尬。
陈龙回忆童年,他从小在老卢湾区长大,「我现在也会和妈妈偶尔去我小时候的老街看看,每次走过都会想起小时候的事,吃过小绍兴的白切鸡,去过的外婆的家。」陈龙感叹,「现在去看,结构啊老房子的样子啊,都还在,很怀旧,推荐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们,也去走一走上海的这些街道。」
【繁花】剧照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