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2023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推进天府粮仓建设。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生态大省。耕地在全省用地类型中排名前三,农业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至关重要。应该抓住天府粮仓建设有利时机,促进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1月26日,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副主任孙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今年提出的三个建议。
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副主任孙庚
01
保护传统优良品种 适当保留一些低效农田
「传统良种是经过世代筛选、保存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传资源,拥有良好口感和独特风味,是选育新种的重要材料。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很多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场所,集中连片、均一化的耕作方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孙庚认为应该收集评价传统优良作物品种,在建设天府粮仓的同时,建立「天府种库」,保存保护传统品种种质,挖掘利用传统品种的优良基因和性状;在不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或者建设成本很高的区域,适当保留一些「原生态」农田,为生物的栖息提供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来促进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02
提升耕地综合效益 积极探索生态型耕地补偿机制
孙庚表示,耕地不仅具有作物生产功能,还发挥着重要的碳汇、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而且,农业土壤健康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和多重效益是实现「良田」改造的重要内容。
「应该将天府粮仓建设与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土壤功能提升技术改造出生态型良田,实现藏粮于地、储碳于地、贮水于地等多重效益;建设美丽中国农业先行示范区,开发碳汇型、水源型、保护型等生态农业模式,制定生态型农业的补偿标准和方法,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孙庚建议。
03
建设「天府草原粮仓」试点设立新型「国有草场」
四川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草原面积达3.13亿亩,占全省面积的43%。既有阿坝、甘孜广阔的高寒草地,也有大面积的南方草山草坡。目前,部分草地面临退化问题。
对此,孙庚建议合理进行空间规划,恢复、改造退化草地,建成高质量的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减轻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以建设新型「国有草场」为抓手,探索草原区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将草地修复与草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相对落后的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用保护与发展相互依存的新模式助力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