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形势严峻,前景黯淡」——有德媒这样形容德国今年的经济形势,现实也的确如此。就在几天前,德国将今年预期增长从0.3%下调至﹣0.2%。意味着德国经济或连续两年萎缩。根据德国市场分析人士的说法,随着德国经济陷入零增长乃至萧条,德国已经成了「欧元区内的问题儿童」,而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德国,吸引力也越来越低,一些德国企业已难逃被外资收购的命运。
德国沦为「问题儿童
」,「许多人不信未来两年会变好」
「从2018年以来,德国经济就未曾出现过强劲的增长。」据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报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9日公布经济数据时说,尽管德国在解决近年来拖累经济的短期因素,包括通货膨胀飙升、高利率和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成本上升方面取得了一些「真正的进展」,但更为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如严重的技术劳动力短缺、积年累月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繁琐的官僚程序等,正在阻碍德国经济增长。
当地时间10月9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公布该国经济预测 德国经济部网站
哈贝克表示,现在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德国持久地回归增长轨道,比如要建立起「气候中性」(指对气候系统不造成影响)的电力供给系统,并减少官僚主义,让经济界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些努力。「只有实践中能感受到的简化措施,才是真正有效的。」
「德国之声」网站注意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各届政府都在承诺要减少官僚障碍,以促进投资,但过去数十年里这类承诺很少得到兑现。
荷兰国际银行(ING)首席经济师布尔策斯基认为,减少官僚主义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尽快增加电子政务服务,这将会大大加快减少官僚主义的进程,并会解决很多机构人力不足的问题。」
就在哈贝克公布数据前一天,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就已经对经济形势做出了悲观的表态。他认为,德国经济出现萧条比增长的可能性更大。
今年9月,德国知名经济研究所伊弗(IFO)研究所在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受到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德国经济仍将陷入危机。报告还说,继去年经济萎缩0.3%后,今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停滞不前。
「德国经济何时才能复苏?」英国【旁观者】杂志(The spectator)10月8日以此为题发文说,许多德国人正在经历一场「风暴」。德国曾经是欧洲强国,数十年来,其经济发展推动了整个大陆的增长,但如今风光不再。眼下,德国经济似乎即将连续第二年走上错误的道路,经济表现是世界上最弱的国家之一。
尽管德国经济部预计,随着私人消费和投资活动的反弹,以及国际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德国经济将开始复苏,2025年预计增长1.1%,2026年增长1.6%。但【旁观者】杂志认为,俄乌冲突造成的整体工业放缓和能源价格飙升,仍在给德国带来压力,并非所有德国人都相信2025年和2026年会变得更好——他们也不认为立法是解决经济困境的答案。尽管德国人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通货膨胀率,但总体感觉相当悲观,因为很少有人相信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伊弗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福斯特(Clemens Fuest)对法新社表示:「德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氛围指数已经连续4次出现下滑,而企业界对现状的不满日益普遍,对前景也持悲观态度。
与此同时,汉斯伯克勒基金会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所(IMK)也下调了对市场前景的评估:2024年德国经济最多原地踏步,即所谓的零增长。德国中央合作银行(DZ Bank)经济师施文克(Christoph Swonke )形容,德国已经成了「欧元区内的问题儿童」。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库特斯 「德国之声」网站
外国直接投资下滑,德国企业开始「变卖家产」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德国经济陷入困境,一些德国企业开始向境外寻求「金援」,开始「变卖家产」。
例如德国铁路就打起了出售旗下运输公司的主意。德铁董事会已经批准了出售物流公司的计划,买家则是丹麦物流集团DSV,售价140亿欧元。「德国之声」网站称,对于陷入亏损状态的德国国有铁路公司来说,这笔钱多少解救了燃眉之急。
得益于政府出手相救的德国商业银行也不例外。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早前曾参股德国商业银行,试图全面兼并后者。裕信银行9月从德国政府手中购买了4.5%的德国商业银行股份,总体持股比例达9%。成为仅次于德国政府的第二大股东,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已经原则上同意这一并购计划。但德国政府随后表示,不会再出售任何德国商业银行股份,外界认为这是德国政府反对竞购的最强烈信号。
资料图:德铁公司列车
其他一些德国企业也在计划迁往境外,或者被境外资本所收购: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在中国投资100亿欧元建立生产基地。而中型能源服务管理公司Techem则将被美国投资公司TPG收购。
「经济萧条和经济结构转型当然会给企业带来后果。」荷兰国际银行(ING)首席经济师布尔策斯基(Carsten Brzeski)对「德国之声」表示,「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企业相互兼并的情况,而兼并者既可以来自本国,也可能来自境外。」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库特斯(Stefan Kooths)直言,「企业是没有护照的,决定一个国家民生福祉的,并不是企业老板的国籍,而是该国是否对企业具有吸引力」。
他注意到,德国缺乏吸引力的一个表现就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下滑。他说,良好的投资环境会吸引外国投资,而投资者对糟糕的投资环境则会避而远之。
大众汽车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生产基地资料图 大众汽车官网
德国【慕尼黑信使报】(Münchner Merkur)7日援引联邦统计局数据报道称,德国8月工业部门的订单量环比下降5.8%,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关键行业也受到订单减少的影响。观察人士指出,这是对德国工业发展状况的又一个警示信号。
与此同时,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近期的一项会员调查显示,机械制造商的情绪和业务预期进一步显著恶化。在近1000名受访者中,有约37%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糟糕」或「非常糟糕」;五分之四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半年形势不会好转,甚至有五分之一的企业认为情况还会变得更糟糕。
库特斯认为,保持工业竞争力是德国经济恢复活力的法宝。「实现增长,需要的不是促进,而是提供方便。」他说,「德国并不需要为此出台提振计划,现在提出的‘增长倡议’也只是指明了方向,但并不会带来转折。德国需要的是,改变迄今为止的干预性工业政策,而制定一些有利于德国投资环境的政策。」
他补充道,德国政府并不需要想方设法阻止德国企业被变卖的趋势,否则就会犯「资本保护主义」的错误。他表示,一切都应依照市场规律,「在竞争机制不能与日俱进的情况下,企业自然就会成为被兼并的对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