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的3月,一场实力悬殊的冲突在亚马孙雨林深处上演:一方是荷枪实弹的现代军人,另一方是拿着弓箭长矛的部落战士。而事件的起源,居然是因为一个 Wi-Fi密码 。
亚诺马米人(Yanomami)是一个生活在巴西和委内瑞拉边境的原住民部落,人口大约有35 000人。由于靠近国界,所以亚诺马米人经常会和委内瑞拉的士兵打交道。
靠近委内瑞拉边境的亚马孙雨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冲突发生前,虽然二者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大相径庭,但却能保持和平共处的关系,甚至还会共享无线网络。委内瑞拉军方通过提供太阳能发电板供电,而亚诺马米人则拿出来了公益组织赠送的路由器,双方通力合作,一起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彩。
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亚马孙原住民(图片来源:http:// mongabay.com )
原本这样的合作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有一天,军队里有人打起了歪主意,故意修改了路由器的密码,试图向当地人索要黄金。
这件事自然惹怒了亚诺马米人,部落派出了代表去军队基地投诉,结果从争吵变成了拉扯,最终又演化成了骚乱。在热武器面前,亚诺马米人的弓箭显得不堪一击。在骚乱中,亚诺马米一方有四人被枪杀,五人受伤。
一位受伤的亚诺马米人代表(图片来源:CEN)
这件事在委内瑞拉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感慨和平的脆弱,也不免让旁人好奇: 这些原住民部落,上网究竟要干些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关于亚诺马米人的故事,还要从他们所生活的地方开始说起。
亚诺马米人生活在「沙波诺」(Shabono)的建筑之中,身处亚马孙雨林的深处(图片来源:http:// metro.co )
哭泣的亚马逊
亚诺马米人是生活在亚马孙雨林中的部落。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占地大约有500万平方千米,足足有20个英国的面积大小。它不仅占据了全球雨林面积的一半,还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亚马孙雨林所在的位置(图片来源:WWF)
这里不仅物种多样,民族也非常的复杂:大约有350个民族生活在这里,3300多个原住民群体,其中的60多个部落至今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正如雨林中的其他生灵,他们世世代代以此为家,保持着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
但是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
自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亚马孙原住民的命运就不再属于自己。尤其是在近几十年,他们的生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几位来自不同部落的亚马逊原住民女性代表,她们都在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做出努力(图片来源:Ipmsdl)
亚马孙雨林所蕴含的巨大资源,让至少三批人粗暴地闯入其中。
第一批人是砍伐树木的 伐木工 。在亚马孙众多资源中,当属森林资源最为丰富。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地处亚马孙雨林的各国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森林砍伐。
大树被拦腰斩断之后,所在的土地就会被非常原始的「刀耕火种」模式进行开发,很多区域种上了大豆或者橡胶树。很快又由于土壤肥力丧失和杂草入侵,这些原本长满树木的土地就会被荒废,伐木工继续蚕食着剩余的森林。
巴西帕拉贾曼西姆国家森林中的树木被砍伐和烧毁,开辟成了农业和畜牧业用地(图片来源:http:// ncsu.edu )
根据统计,目前已经有20%左右的亚马孙雨林遭到了砍伐,还有6%左右的区域「高度退化」,亚马孙正处于临界点的危机之中。
为了运输木材,很快道路就出现了。随之而来是第二批人, 淘金者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巴西的亚马孙雨林中就已经有人非法黄金开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金属价格飙升,亚马孙的非法黄金开采的情况也变得更加严重。据巴西环保署称,仅2019年一年,就有相当于1万多个足球场大小的雨林被非法采矿破坏,比2018年增长了23%。
1986年,由著名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在亚马孙雨林之中的塞拉佩拉达金矿拍摄的矿工采集黄金的场景(图片来源:Amazonas-Contact Press Images)
矿山会使用汞来加工黄金,废水会渗入当地的土壤和河流,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成为了当地非法黄金开采的直接受害者。
非法采矿还会带来暴力,这就又引来了第三批人, 犯罪团伙 。
不择手段地开采黄金只是谋财方式之一,这些犯罪团伙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贩毒。
全球80%的可卡因来自哥伦比亚,而其中大约70%都是在亚马孙雨林地区种植并提炼的;在秘鲁、玻利维亚、苏里南等国家的亚马孙地区,也有很多地方都种植了古柯。毒贩会沿着亚马孙雨林的小道,将毒品运往墨西哥和美国。
古柯(coca)是原产南美的植物,曾经是制作可乐的重要原料,也是提炼可卡因的重要来源(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对于这些犯罪团伙来说,只要是能够牟取暴利,他们不会放过雨林中的一切。贩毒风险太高,他们就把贪婪的眼光望向雨林本身。
巨骨舌鱼是生活在亚马孙雨林中的巨型鱼类,身长可达3米。它的肉质鲜美,深受南美人民喜爱。由于过度捕捞,巨骨舌鱼曾几乎消失。现在在巴西,巨骨舌鱼的捕捞受到严格监管,只有少数一些部落可以合法的少量捕捞。但犯罪分子的到来,则丝毫不顾及巨骨舌鱼濒临灭绝的现状。不仅竭泽而渔,甚至还杀害了保护鱼类的当地原住民。
捕获的巨骨舌鱼,根据一项协议,巴西的原住民将自愿限制自己捕获的巨骨舌鱼,并同意五年内不出售任何巨骨舌鱼(图片来源:MICHAEL DANTAS)
用科技保卫家园
对于亚马孙雨林的居民来说,他们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了。他们要时刻面对闯入的外来者,抵抗非法伐木、采矿和盗猎的行为。
这些居民也开始尝试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去捍卫自己的家园,其中就包括使用手机和上网。
虽然部落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雨林之中,不过总有一些年轻人选择来到城市,学习官方的语言,并且使用现代的科技产品。
卡纳马里(Kanamari)部落的若昂(João)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部落处于亚马孙雨林最深处,未经巴西政府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踏入他们的领地。从小学习葡萄牙语,让若昂成为了可以代表部落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会在社交媒体上传一些部落中的日常生活,还会记录他巡逻的过程。在碰到外来者时,他还会通过手机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若昂现在成为了守护亚马孙环保组织的一员(图片来源:AFP/Archives-Siegfried)
透过电话及网络,原住民不仅可以在社交媒体更快将消息曝光,也大大改变以往的举报过程。当原住民发现有人盗伐树木或者非法淘金的时候,只需要几个小时,这些视频证据就会传遍全世界。
这也促进了雨林国家保护生态的效率。巴西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已建立网站,登记被举报的相关犯罪行为,并接收网络上传的影片和照片;在此之前,偏远区域的原住民如想举报,必须长途跋涉前往最近设有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的城市。
正在使用手机的亚马孙原住民(图片来源:Evaristo Sa/AFP)
这也正是亚诺马米人为什么会因为Wi-Fi密码被修改,而与委内瑞拉军人产生冲突的原因了。这些军人不仅破坏了规矩,更是切断了亚诺马米人保护自己家园几乎唯一的途径。
对于生活在亚马孙雨林的这些部落来说,守护家园往往意味着牺牲。根据环境保护组织Global Witness公布的数据,仅在巴西,2019年就有24起因为保卫环境而产生的谋杀案,其中的90%都发生在亚马孙地区。即使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想要守住亚马孙雨林,依旧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已知的生物中,有250万种昆虫、2200种鱼类、1294 种鸟类、427种哺乳动物、806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以及4万多种植物都生活在亚马孙雨林。这片已经存在了5500万年的森林,从未面临过像今天般的危机。在地区发展和生态保护间找平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亚马孙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称呼,在维持全球碳氧平衡、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来源:WWF)
正如若昂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样:
「我们希望世界看得见我们,这样就可以提供帮助。我们在这些危险水域上巡逻,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世人…… 我们没有亚马孙就无法生存,而我们现在也明白,你同样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