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至今,随着多方干预,局势变得愈加复杂。日前,一则新闻让美西方媒体纷纷炒作「中国援助乌克兰,激怒俄罗斯」,而俄罗斯海关也的确扣押了中国运往波兰的集装箱,而且集装箱里的东西,惊动了莫斯科。
【中国集装箱被扣押】
俄罗斯扣押中国集装箱
据俄新社报道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海关工作人员在检查一列货运列车时,发现有8个集装箱内装载的东西与报备内容不符。据消息人士透露,列车在检查过程中,海关人员发现货物报备的是运动服,但这些所谓的「运动服」在织物密度等参数上与常规运动服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里面很可能夹杂了其他东西。于是,俄罗斯海关当机立断扣押了这批集装箱,并进行了开箱搜查。
果不其然,集装箱内装载的是印有「乌克兰军队标志」的制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军服上没有任何制造商的标识信息,唯一的标记是清晰的「乌克兰军队标志」和详细的收货地址。考虑到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此事迅速引起了莫斯科的注意,并且俄相关部门扣押了这批集装箱,并进行了调查。通过目前俄方公布的消息,这批集装箱可能会被扣押至少一周,因为俄方需要大概一周时间来弄清楚此次事件背后是否存在其他隐情。
【俄乌冲突】
尽管俄罗斯官方经过调查后表示这是一起正常的商业往来,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但美西方媒体闻风而动,迅速放大解读此事,并展开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立场的炒作,声称这是中国在援助乌克兰。此类报道无疑是企图借此事来搅弄舆论,挑拨中俄关系。但客观来说,美西方的炒作反而暴露出了其专业素养极其糟糕。
美西方媒体的不专业,暴露无遗
首先,这件事本就不是什么大事,虽然当前局势复杂,但从俄方给出的结论看,这批货物很可能是由某些私人企业进行发货,是企业之间的正常交易,而且这批军服虽然有乌克兰的标志,但也可以视为民用商品。这和国家立场没有关系,也不是敏感的杀伤性装备,根本不能称之为所谓的「军事援助」。
【俄军装备防弹衣】
其次,俄乌冲突爆发后,类似的正常民用产品交易,已经发生过不少,且俄乌双方都使用过中国民用产品,尤其是民用无人机和防弹衣。以中国产民用无人机为例,这些设备原本设计用于娱乐或商业摄影等非军事领域,然而,俄乌士兵在购买之后,将其改装成了军用。俄方此前曾展示了其缴获的中国民用无人机,并表示了高度评级。
再看防弹衣,去年11月,一名俄军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声称自己自费购买的中国防弹衣在战场上救了他两次,为他挡住了120毫米迫击炮弹弹片和5.45毫米口径子弹的伤害。事实上,俄罗斯也由于防弹装具产能不足、财政吃紧等原因,在不能短期内给士兵配齐防具的情况下,允许军人自费购买一些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装备、望远镜和枪械瞄准镜。
【俄军身穿防弹衣】
如果按照美西方媒体「卖衣服等于军援」的逻辑,是不是也要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这根本就说不通。更何况,这些民用产品的本质就是民用,即使他们被改装,在战场上发挥了额外作用,也与卖家无关,简化地将中国的商品出口视为对俄罗斯的军事支持,不仅毫无逻辑,还漠视了商品自身属性,丝毫不专业。
最后,冲突爆发后,中方已经多次强调了中立立场,没有为俄乌任意一方提供军事援助,甚至在战场上出现中国民用无人机之后,中国商务部还对出口无人机与无人机设备的参数进行了限制。可以说,中方的立场已经表现得很清楚。而且,俄方也很明显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之所以俄罗斯官媒会特意报道此事,其实是一种暗示,暗示要对一些民用产品的出口加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