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钟南山接中央急令,赴1984年医疗危机

2024-02-05新闻

钟南山接中央急令,赴1984年医疗危机。

在阅读此文前,我们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20年1月8日,从广州开往武汉的一列火车上,一位老者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两鬓斑白,脸上透露出疲倦,但眼神却充满了坚毅。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老先生。

在新冠肺炎初期,他的到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心灵。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他和他的团队便得出了「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人传人」的惊人结论。

钟南山已经80岁,是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最大的老年人之一。然而,作为一名顶尖的传染病学研究学者,他毫不犹豫地冲到了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危机,早在1984年,钟南山就在北京治疗叶剑英元帅时接到了通知。

尽管他当时只有48岁,但他却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担当。

1984年7月10日晚上9点过,北京的燥热还未消退,正在广州医学院任职的钟南山接到了来自中央保健办公室的紧急电话。

电话那头让他全力以赴,尽快赶往北京救治叶剑英元帅。尽管钟南山才刚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回来,且资历和经验尚浅,但相比起已经多年一直在治疗叶剑英的邓家栋和牟善初两位大佬,他的到来无疑为救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

面对一项临时指派的艰巨任务,作为医生的他必须克服困难。这是一项未曾接触过的病人病程,要想提供有效的治疗更是挑战重重。

中央为何在如此危急关头选择他前往治疗呢?对于这个疑惑,钟南山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直到他与治疗叶剑英元帅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后,才了解到叶剑英元帅在医疗组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身体状况一直保持良好。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叶剑英元帅的病情突然恶化,之前稳定的病情再次出现,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央保健办公室副主任王敏清回忆道:「当时的治疗非常困难,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到。」

在中央保健组将叶剑英元帅的病情报告给中央后,领导立即发出命令,要求全力以赴进行救治,不惜一切代价。同时,中央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如果叶剑英元帅在建军节前未能挺过来,当年的建军节庆祝活动将被取消。

面对叶剑英元帅的痛苦,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最终决定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这是目前最安全的方法。然而,气管切开只能暂时缓解叶剑英元帅的呼吸困难,他的体内还埋藏着多种潜在危险,让现场的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手术在下午5点结束,所有医护人员都保持沉默,一动不动地盯着病房里的监控,关注叶剑英元帅病情的变化。大家都默默地祈祷着他的病情能够好转,但看着监控上不稳定的生命曲线和他越来越微弱的呼吸,每个人的心都悬在了半空中。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他们需要一位在呼吸科有丰富经验的人,钟南山就是他们的首要人选。当钟南山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希望瞬间点燃,快速的交流之后,新一轮不亚于战斗的诊疗战再次打响。

钟南山在保健组发挥呼吸科专长,紧急换上白大褂,与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叶剑英元帅,随时准备进行抢救。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几乎昼夜不眠,累了就脱下衣服披在身上,靠着墙短暂休息。

一旦被唤醒,他们就要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他们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根据叶剑英元帅的具体病情,做出最保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198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87岁的叶剑英同志病危的消息。当人们还在为这个消息震惊的时候,7月29日,中央再次发布了叶剑英同志病情危急的通知。

叶剑英元帅,曾经的政务重担让他无法放下,即使已经年逾八旬,仍在养病期间坚持处理政务。然而,过度劳累导致他的病情恶化,肺炎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令他饱受痛苦。

多年来,一直负责他治疗保养的专家们也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像历经风雨的房屋,各个系统都出现了问题。

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正在逐渐恶化,这使得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担心。他开始出现手抖、动作缓慢等症状,甚至步履蹒跚。

尽管工作人员多次劝他去做全身体检,但叶剑英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辞。这使得他身处危险之中,随时可能被死神带走。

我们需要重视健康,及时进行体检,以免延误病情。

1. 当改革开放的曙光照亮中国大地,百废待兴,面对这个重大转折,每一个人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叶剑英元帅的生涯充满了起起伏伏,如今他在高位之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性。

他每天埋头于卷帙之中,厚重的资料和文件遮住了他的身影,在无尽的劳碌中,身体的不适感也越来越明显。直到邓小平同志听闻了叶剑英的身体状况,立即设立了解放区总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保健组,专门对他进行身体检查。

2. 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一切都焕然一新。在这样的重大转折面前,没有人能够掉以轻心。叶剑英元帅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起伏,如今身处高位的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性。

他每天忙于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厚重的书卷遮住了他的身形,在连日的辛勤工作之后,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太理想。

直到邓小平同志听说了叶剑英的身体情况,立刻组织了一个以解放区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专门为他进行身体检查。

「我可能患了一种尚未命名的疑难杂病。你们这么努力观察、记录、检查,也很难起个名字。我自己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叶帅的话让紧张的专家们稍微放松了一些,他们坚持不懈地工作,最终成功地查清了叶剑英患有一种罕见的病症——帕金森综合症。

这是一种病因不明,难以治愈,且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帕金森综合症不仅会对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并发症让人十分头疼。

1982年,叶剑英元帅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这位患有多种疾病的高龄老人逐渐感到无法胜任政务工作。

他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影响工作,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着想,因此他多次表达了退出领导班子里的想法。在1982年9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年迈的叶剑英诚恳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但随后他坚定地说:「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1983年11月19日,叶剑英元帅在家吃晚饭,还未来得及品尽美食,便感到心口不适。立刻派人请来了医生,诊断结果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叶剑英元帅患有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

好在发现及时,治疗过程相对顺利。但如果他没有及时休息,后果将不堪设想。惊恐的医疗团队和工作人员立即劝他好好休息,为了不给医务人员增加负担,叶剑英元帅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卧床养病。

但多年来的辛劳,使得叶元帅的身体早已千疮百孔。到了21日凌晨,他又并发肺炎,情况十分危急。

在专家们夜以继日的治疗下,叶剑英元帅的身体状况终于开始改善。到了1984年元旦,叶剑英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好,病情也没有再反复。

在秘书和医务人员一起为元帅祝贺新年之后,叶剑英元帅表达出了想要继续工作的意愿。经过多年的相处,专家和秘书们早已将叶剑英元帅当作他们尊敬的长辈。

考虑到叶剑英元帅长期以来面临的繁重工作和压力,他们请来了叶剑英非常敬重的邓家栋教授来游说他。尽管听取了劝说,叶剑英元帅还是在病中关心起了国家政务。

由于过度劳累,他的旧病复发了。到了7月中旬,叶剑英元帅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最后,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叶剑英与呼吸机连接在了一起。

在叶剑英元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全国顶尖队伍组成的医疗组倍感压力。然而,钟南山的到来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钟南山和医疗团队始终坚定,没有一丝疲倦,更没有放弃的想法。在医疗组的精心配合和严谨讨论下,10月6日,叶剑英元帅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

经过深入研究,医疗人员一致认为叶剑英元帅可以脱离呼吸机生活。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胡耀邦在西山探望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感叹道:「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连王敏清也激动地表示:「这简直就是医疗史上的淮海战役!」

这次战斗过后,叶剑英元帅的身体更加虚弱,疾病复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钟南山和他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们在叶元帅病情反复、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为他争取了2年的生命。

在1986年10月22日凌晨,为人民奋斗了一生的叶剑英元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老一辈革命家在困难中坚韧不拔,在顺境中冷静处之的信念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而在两次疫情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危险时刻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钟南山,就是被这种信念影响的其中之一。

钟南山,一位闻名世界的医学家,1936年生于抗日战争前夕的医学世家。他的父亲钟世蕃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也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我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和病毒研究学者。

他的母亲廖月琴同样出生在医学世家,是广州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然而,钟南山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从小就生活在严父慈母的家庭环境中,和许多男孩一样淘气爱闯祸。

他曾为了逃离教室从3楼跳下,也因为成绩留过级。尽管如此,他的医学之路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坚定地走上了医学的道路,最终成为我们熟知的医生。

「南山,你很优秀!」这句话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钟南山曾经迷茫的人生道路。从此,他开始专心学习,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顽皮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

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努力追求,成为了我们大家敬仰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成功融入了集体,经历了一系列的考试、毕业和升学,如同普通的孩子一样。成年后,他常常凝望父母的身影,父母的忙碌工作让他感到困惑。

他们下班后仍出门为生病的孩子诊断,医院里的母亲总是安静肃穆。渐渐地,钟南山理解了,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百姓的真诚,是医学工作者的骨气,也是那一代建设者和知识分子的印记。

家族的熏陶下,1953年,钟南山选择了北京医科大学。

1958年,钟南山在全国运动会上横扫400米跑,还打破了全国记录,点燃了他毕业择业时期的热情。起初,他只想成为一名医生,但现在多了一个选择。

尽管对新可能充满兴奋,但他也有些忧虑,他明白自己的实力,尽管在全国中可能数一数二,但最多也只能在亚运会上名列前茅。

钟南山在医生和运动员之间犹豫不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投身于治病救人的医疗事业。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亲身经历了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并在各个乡村间奔波劳碌。

直到1971年,他回到了广州,开始了他真正的医学生涯。尽管国外多所大学在医学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想要留住他,钟南山却婉言谢绝,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需要我,我就回去。

我的事业在中国。」他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让他在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广大人民的内心需求。

他坚信,一个人如果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2003年非典横行时,他率先垂范,为非典的控制和研究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就在去年,面对新冠疫情,他又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普通人的伟大政治。

不论是叶剑英元帅病中仍心怀祖国,还是钟南山院士年逾古稀仍不忘初心,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我们的前行指明方向。

站在老一辈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当敢于说真话,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我们在疫情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只有坚定目标,勇往直前,才能撑起新时代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