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传新(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关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思想,充分论证了「辽阔疆域、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这「五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强大支撑,深刻指明了审视中华民族历史必须立足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就是以宏大的历史时空视野审视历史,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照空间和理论视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真理伟力和创新实践效力。「五个共同」的历史叙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以大历史观深化对「五个共同」的认识,是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五个共同」是深度融合、相互依存的,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具象与抽象的交织融合,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实践统一,是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知维度和历史取向。
辽阔疆域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场域支撑。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其中,地域具有显性特征,为民族生存提供了场域支撑。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族先民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开拓的,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各民族的足迹与烙印。从历史的广角观察,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族先民披荆斩棘、开山架桥开发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拼搏与汗水。中国辽阔疆域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各民族不断迁徙、融合、交流的过程,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在辽阔的疆域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疆域治理能力、提升疆域内生力的过程。古代的汉民屯边、边民内迁、民族大融合、区域开发等,促进了全方位的民族互嵌;联合抵御外来侵略、自然灾害、文明冲突等挑战,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辽阔且牢固的疆域为中华各民族的文明进步、深融互促提供了广阔场域,为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提供了深厚根基。
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实体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全人类解放的高度,论述了「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多民族国家」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在携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无论哪个民族平治天下,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政权,并以强大的感召力滋养民族情感、凝聚民族人心、强化民族认同。各民族共同建构国家形态、维护国家统一、推进国家治理,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维系、自觉守护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创举。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坚固思想长城,是发展好维护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必然要求。
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存在的社会支撑。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议题之一,有突出的实践性,其发展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互为因果、携手同行的过程。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历史是多民族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进步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空延续中共同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伴随着历史主体的实践拓展,「炎黄」「华夏」成为向内凝聚的家国意识和思想认同,逐步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互嵌格局。从此,在亚欧大陆的东端,勤劳勇敢善良的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为中国历史奠定了永续的根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文明形态。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历史连续性,是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将「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列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纵有曲折弯路,但始终坚守「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信念。大历史观视域下,我们不仅要以历史长镜头来审视中华文化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稳定性,更要从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上探究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其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刻画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发展阶段,过程清晰连贯,应用广泛,影响深远,滋养着中华文化延绵发展、多姿多彩。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存在的灵魂支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积极、坚韧、充满进取意识的民族精神推动了民族、国家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在形成「辽阔疆域、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同时,孕育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民族融合中,各民族的优秀品格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一部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续不断的内在支柱,也是华夏儿女「强国有我」的精神动力。回望漫长历史,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磨难,但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久不衰。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缔造民族团结、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塑造起来的中华之魂,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格和气魄。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而各民族是创造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主体。各民族在共创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中,不断提升历史自觉、发挥创造伟力,促进了共同体诸要素的聚焦聚力聚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国之大者」,紧紧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深刻领会大历史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进一步夯实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个共同」的深刻内涵,增进各族人民福祉,让中华民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实现新飞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