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将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充分发挥枢纽能级强、发展空间大、产业基础好、市场活力足、生态禀赋优、人文底蕴厚等多重优势,以创先争优走前列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白云区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力争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既为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再次动员,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部署,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振奋人心,是全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任务书、作战图。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白云区力争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
白云新城
聚焦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抓改革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重大发展平台开发建设机制改革,建强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新城等「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依托平台载体共建「产业飞地」「双向飞地」,推进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在民科园探索打造「两个毫不动摇」改革示范点,推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申报国家级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园,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6+6+X」现代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化妆品、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住所和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企业问题诉求闭环处理等创新机制,将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白云基地打造为全国示范基地,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通「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南沙港」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融合创新产业园、白云机场国际商务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汇聚区等重点项目和平台,打造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
广州民营科技园
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抓改革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全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发挥广东实验中学、广州铁一中学、培英中学等龙头学校作用,健全19个教育集团和13个教育联盟的集团化办学体系,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全力推进科技强区建设,建强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6+N+X」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打造院联创谷和国际人才港创新中心,加速推进大湾区院士专家成果产业化(中试)基地、广东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建设,以科技强促进产业强、经济强。
全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建立健全「双招双引」「才财共引」工作机制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优化升级「云聚英才卡」3.0版本,建好用好区产才融合中心等平台。
中秋夜广州白云均禾街各村上演舞火龙。
聚焦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抓改革
以头号力度落实「百千万工程」。加快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统筹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等「四大枢纽」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国家新能源中心、华南时尚中心等枢纽功能中心,推动「广州白云站—白云国际机场」空铁联运发展,打造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与白云新城「黄金三角」高品质商圈和生活圈,提升国际航空枢纽、铁路枢纽能级和港口码头航运能力。
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化一个涉农镇街配对三个街道的「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完善典型镇街、典型村社等「六个典型」培育,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十条措施,推动全区村集体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健全首开区建设和「先安置、先安商、后征拆」等模式,积极稳步推进罗冲围、三元里片区等「5+5+X」城中村改造,打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的「白云方案」。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全域「大环境」(品质)提升2.0版,深化智慧城管、智慧警务、智慧网格等建设,高水平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云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