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渐入佳境——【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3)】明日发布

2024-01-25新闻
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文/陈泽安 陈向阳 张陆煜)1月26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将于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互通互融互鉴、传播提质增效」为主题,由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和新华社研究院联合主办。在论坛召开期间,参考消息报社将正式发布【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
【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由参考消息报社和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联合发起,2020年首次发布,此次发布为第四次。该报告旨在科学构建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分析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现状与趋势,为讲好中国城市故事、传播好中国城市声音提供建言和参考。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报告发现,当前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正渐入佳境。
精准画像准确研判
在中国以开放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愈发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必修课」。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形象的「名片」,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大有可为。
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聚焦城市国际传播,追踪、分析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发展现状和态势,为中国城市群描摹海外传播画像,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借鉴。
为了更准确地量化研究结果、降低认知偏差,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状况,【报告(2023)】依然采用定量数据研究和案例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与往年相比,【报告(2023)】进一步突出对城市国际传播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依托参考消息报社丰富的海外舆情资源,以中国(未含港澳台地区)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特色地方城市等共计100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数据评估与案例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研究,并选取其中40个城市进行重点研究,对它们的海外影响力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
定量研究部分围绕城市海外交往连接度、城市海外媒体呈现度、城市海外网络关注度、城市海外旅游美誉度和城市海外智库热评度五个维度对各个城市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北京、上海作为国际传播的第一梯队,海外影响力持续保持领先;同时,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作为第二梯队也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对外传播体系,具有一定的海外影响力。上一年度,共有7座中国城市进入第二梯队。本年度,该梯队扩大至11城,进步明显。
定性研究部分采用案例征集的方式。纳入【报告(2023)】案例分析的城市数量较上次报告增加了70%,覆盖面和权威性明显提高。在选出的具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案例中,既有西安、宁波等地运用跨文化元素提升触达效果的案例,也有成都、连云港等地深入研究海外社交媒体特点,推进定制化传播方案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
此外,还涌现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等区县城市围绕自身特色推进国际传播的案例。这些案例均表明,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国际传播策略,并加强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
区县城市崭露头角
近年来,在大中城市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县(市、区、旗)投入到了国际传播的火热实践当中。在【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2)】的定性分析部分,仅有两座区县城市纳入案例分析。在【报告(2023)】中,已有六座区县城市以案例征集的方式被纳入,增长势头喜人。报告发现,这些区县城市充分利用自身禀赋,善于发挥自身特点,在国际传播中开始崭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关注度。
【报告(2023)】发现,为提升国际传播声量,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一手抓制度建设,初步构建全域一体化传播格局,提升县域融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另一手抓品牌建设,着力传播本地经济特色、旅游资源和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外宣媒体报道活动,促进县级特色文化传播品牌逐步走向世界。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注重对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及国家重大倡议内涵的挖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纽带作用,发挥中欧班列(成渝)的「圈粉」优势,策划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都国际班列十周年等重大主题外宣活动,生动讲述中国开放故事。同时,还着力打造重大活动,陆续举办中欧班列(成渝)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一带一路」(成都)国际平行进口车车展暨汽车嘉年华、亚蓉欧国家馆嗨购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积极拓展国际传播「朋友圈」。
【报告(2023)】还发现,中国区县城市在国际传播中十分重视议题策划、渠道拓展。深圳市南山区积极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窗口」的形象,它注重将自身形象传播和城市故事同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以此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报道主题涵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南山区科创文体主场活动等方面,这些议题都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在境外媒体看来,「国际科教之城」「文化高品质样板城区」「大湾区科创强劲‘智核’」等已成为南山特色鲜明的城市IP。
广州市南沙区是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被誉为「湾区之心」。它注重向世界发出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故事」。南沙一方面借势主流外宣媒体,搭平台、「唱大戏」,与新华社联动,共同策划新华社「网红」记者「走读南沙」采风活动,并产出优质融媒体视频作品;另一方面打造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积累全球粉丝,以海外受众视角精准推进民间传播,提升南沙海外知名度。
全面立体焕发活力
城市海外媒体呈现度一直以来被视为评估城市海外影响力或国际传播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中国城市在海外媒体上的曝光度是其国际「知名度」高低的体现;另一方面,海外媒体在报道中国城市时涉及的主题和使用的关键词所存在的差异,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海外形象的识别度。
【报告(2023)】发现,中国城市的海外媒体呈现度较上一年度有了进一步提升,它们在海外媒体上的呈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海外媒体关于中国城市报道一直存在的高度同质化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呈现出更全面、更立体的城市国际形象。
综合来看,除北京、上海、深圳依然是海外媒体最为关注的中国城市外,广州、宁波、济南、三亚、哈尔滨等地也凭借自身特色收获了海外媒体的较多关注。【报告(2023)】分析认为,上述城市有的胜在海外媒体对其产业领域多样化的关注,有的在呈现话语的丰富性上有着优异表现,有的则在特色主题的表现力上独树一帜。
【报告(2023)】指出,随着新冠疫情结束,「科学技术」「时事新闻」「公司活动与管理」「经济与经济指数」「社会生活方式」等议题和关键词开始超过「医学健康」成为主要报道主题。报道主题和关键词的丰富有助于城市建立多维立面,打造立体化的城市海外形象。
比如,广州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商业新闻是海外媒体对这座城市的主要报道议题;而在海外媒体呈现的广州产业中,除消费产品、电子产品外,时尚服饰、餐饮、国防与航空等产业的崛起则体现这座城市丰富的产业落点,同时这些产业也从不同的立面展示这座城市独具特色和富有生机的产业形象。
借力「海媒」乘风破浪
随着社交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不少城市纷纷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发声,扩大海外影响力。相比于海外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上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活泼,更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通过设立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中国城市能够主动设置议题,直接发声,塑造自身形象,提升海外网络关注度。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还可以实现中国城市与海外受众的直接互动和沟通,增强受众参与感。
根据【报告(2023)】的统计与评估,目前,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青岛、深圳、成都、无锡、南京、天津、三亚、宁波等较为重视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并取得一定成效。以苏州为例,在账号运营方面,苏州通过社交平台X(原「推特」)、「照片墙」(Instagram)和脸书(Facebook)进行海外传播建设,在上述平台打造官方账号矩阵,并注重日常与海外网民的互动交流。在传播内容方面,苏州主要通过昆曲艺术、文旅活动、茗茶美食等海外受众感兴趣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及生活方式,充分展现苏州的魅力和活力。除了苏州主动设置议题,大量海外游客在社交媒体平台晒出自己的苏州足迹、所见所感,也进一步提升了苏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成都在运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方面则根据平台的不同特点进行呈现内容的细分。社交平台X具有传递信息快速、简洁的特点,成都在该平台上主要发布这座城市的最新动态、政策措施和重要活动,向海外受众传递成都的发展成就和开放态度。
而对于主要用来分享照片和视频的「照片墙」和具有多样性的脸书网站,成都则主要利用其来分享城市风景、建筑艺术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向海外受众展示城市的独特气质。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成都实现更为精准的传播,为海外网民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成都的窗口。
补足短板未来可期
中国城市在扩大海外影响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传播内容、传播效能和传播方式上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报告认为城市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符号。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人文历史,围绕独特的产业与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有助于避免传播内容同质化,提高城市识别度。
二是拓宽传播渠道,以数字化赋能国际传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手段为国际传播工作赋能成为必然要求,应顺势而为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贯穿于国际传播的全过程。一方面,可以探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具有互动性的新媒体产品,提高海外受众的参与度。例如,西安在「照片墙」账号上发布「梦回大唐、变身古人」线上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海外网友参与,该活动通过唐装变装的AR特效,让海外网友沉浸式体验穿上中国古装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报告(2023)】也指出,城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触达效果普遍高于新闻网站。在社交媒体时代,城市可更多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声,为国际传播提质增效。
三是针对不同受众精准投放。在国际传播中应根据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传播平台等不同,进行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多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关注对方想听什么,让受众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当前,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已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未来中国城市进一步开拓创新、补足短板,它们的国际传播步伐将迈得更快。参考消息报社将持续评估和分析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效果,搜集展示优秀案例,为中国城市提高海外影响力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