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炳忠】
三角激战
1月13日晚八点半,台湾地区选举开票还在继续,但胜败已经分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立即派出亲信凌涛出面放话,点名柯文哲竞选总干事黄珊珊要为政党不能轮替负责。
国民党败选第一时间,竟去检讨一个他党人士,着实令人瞠目结舌。难不成还要怪赖清德参选,使国民党难以重返执政?
当然,朱立伦这招「抓战犯」,确实成功逃过第一时间被要求「辞主席」的惯例。至于所谓「柯文哲分票,帮了民进党」的逻辑,都说给谁听?那便是还陷在蓝绿二元思维的「老蓝男」、「老蓝女」。这些人因为「当局者迷」,无法理解台湾新兴世代颠覆传统的投票心理,又或者是感情上不愿走出「同温层」──总之,他们不承认、不面对国民党基本盘大幅萎缩的事实。
因为这样的迷思,他们怪罪都是柯文哲出来「搅局」,分了「老二」侯友宜的票。毕竟,在他们传统的投票思维里,「大选」不是投蓝就是投绿,如果出现三强竞争的「三脚督」,第三者往往是出身蓝营(新党、亲民党),那就「集中选票」给胜算高者,操作「弃保」。事实上,国民党选前最后的诉求,就是这套传统的逻辑,弃柯保侯,「不白投」。
然而,与昔日新党、亲民党状况不同,柯文哲主要的支持者本就不是国民党的支持者。只要深入观察台湾亲柯文哲的自媒体频道,以及柯文哲几场大型造势活动,不难发现那些清一色青春稚嫩的脸庞,在国民党的场子根本就看不到。他们绝大多数是曾经支持蔡英文、参加过「太阳花」运动的年轻人。对这些人而言,所谓「下架民进党」和「票投国民党」从来划不上等号,他们对国民党的讨厌度甚至高于对民进党。
柯文哲(资料图/台湾「中时新闻网」)
当然,柯文哲也吸到了一些厌恶蓝绿的中间选民,他们当中有不少上次「大选」投给韩国瑜。然而,这些人是因为韩的个人魅力而投韩,不能算是国民党的铁票。岛内长期观察台湾政治光谱变化的专家皆指出,自2012年马英九连任的那次「大选」后,国民党的基本盘就一路萎缩,到2016年开始更仅剩三成左右。2020年韩国瑜的552万票(得票率38%),已经是囊括蓝军以外票源的结果,也是未来十年国民党恐怕都很难突破的数字。
简言之,赖清德此次的得票,从蔡英文的817万(得票率57%)降到558万(得票率40%),有大量的选票是流失到柯文哲,尤其是年轻族群。如果没有柯文哲出来参选,民进党只会赢得更漂亮。以柯文哲此次获得的369万票(得票率26%)而言,已逼近2016年朱立伦的得票,得票率更高于2000年代表国民党的连战。
据保守估计,如果柯没有参选,柯的26%得票率分成两半,一半给蓝,一半给绿,则赖清德得票率将达到53%,侯友宜获46%仍旧无法当选。更何况原本属于绿的票,应该超过这次柯得票中一半的比例,这些票不会「弃柯保侯」,而是「没柯就投绿」。
颠覆传统的投票思维
在一般认为蓝绿对决的「大选」中,这些选票就是不「归队」两大党,而是走出家门到投票所支持柯文哲,他们显然不同于传统投票思维的选民,代表了一股新兴的力量。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人的投票心理?
岛内观察家的一种说法是:「这些年轻人和中间选民,对实际关乎台湾前途的地缘政治议题无感。」诚然,2012年这个时间点,意谓一批冷战后成长的一代成年了,成为拥有投票权的新世代。这些后冷战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不再像传统选民将意识形态、战争风险视为投票的主要考量,这确实是西方社会也出现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新世代不重视岛内传统蓝绿统独的议题,因此也对国民党打出「和平与战争」的选择难起共鸣,似乎言之成理。
然而,如果年轻族群和中间选民真的对地缘政治无感,何以四年前蔡英文诉求「抗中保台」,就能催出817万台湾「大选」史上最高票?包括这次一些本来支持民进党的青年票,之所以转投柯文哲,除了认为民进党背离其标榜的民主进步价值,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反对挑衅大陆,造成台海紧张加剧,自己必须接受更多备战动员,甚至上战场沦为炮灰。
要解释这群人的投票心理,必须面对国民党基本盘萎缩之外的另一现实:台湾民意只有四成铁杆「台独」,另六成则是「拒/惧」统。
我们再回到2012年这个年份,它除了代表一批冷战后成长的一代成年,同时也是美国推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的起点。马英九一度想和大陆洽签和平协议,朝两岸领导人会晤布局,激发已经确定「重返亚太」政策的美国紧张,担忧两岸从经贸整合走向政治统合,不利美国反华战略。此后,台湾「太阳花」、香港「占中」就在美国操控下引爆,而国民党基本盘大幅度萎缩,大概也就在近十年间发生了。
2020年蔡英文获得的年轻与中间选民选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吊诡的是,他们在2020年投给蔡英文,再到如今投给柯文哲,理由都是出于「拒/惧」统的心理。2020年时,他们直观地觉得大陆要「并吞」台湾,于是选择了在姿态上最反对「并吞」的蔡英文。2024年,在看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台海因佩洛西窜台引发的紧张后,他们又害怕民进党太过积极地「对抗」大陆,反而刺激统一的发生,此时表现得不「屈从」大陆、却又足够「投机」(正面的说法叫务实)的柯文哲,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而另一层吊诡则是,岛内比例极低的统派之中,在此次「大选」的选择也出现分裂现象。最传统「建制派」的统一支持者,无疑和过去一样支持国民党;至于最激进的一端,则喊出让赖清德当选加速统一,「台独」的尽头就是统一。除此之外,我身边还有一群生活在台湾岛内的年轻统派,根据各候选人对美国的抗拒程度及对大陆因素的重视,支持柯文哲打乱原本僵化的蓝绿结构,并认为侯、柯在两岸光谱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别,但柯比侯在「下架民进党」、改变台湾政治结构上更「有用」一些。
图自柯文哲社交媒体
他们认为,蓝绿都已是深受美国操控的政党,而柯文哲则被美国视为「不可控」,这在一些公开和流出的信息中都有类似的内容。此外,民进党欺骗民众可以「对抗」得了大陆;国民党如赵少康则用「不要理大陆就好」闪躲问题,又或者总以傲娇姿态要大陆「让利」、妥协。反而柯文哲较务实指出台湾必须安抚大陆,「在和美国交好的过程中,别忘了后面有一个警察在那里。」
从统独以外的视角理解,基于「拒/惧」统和支持统一的不同立场者,之所以都支持柯文哲的理由,应该就是新世代反建制的革命心理。无论抗拒统一、疑惧统一或支持统一的新世代,都期待一个不同传统蓝绿结构的新政治,而柯文哲只是刚好成为了这批「革命者」的宣泄出口。
事实上,从柯与国民党谈判「蓝白合」的几度犹疑、举棋不定,以及柯在原则问题上依然玩弄模糊伎俩的表现,他离真正的革命领袖有太大的距离。但尽管如此,因为柯的参选造就的政治生态改变,依然对我们引导台湾民众产生超脱蓝绿之外更多对两岸路线的想象,制造有利的条件。
赤裸裸的现实是,那些曾经支持蔡英文的新世代,即便对民进党背离民主价值、升高战争风险进行反思,但国民党却根本不在他们的选项之中。即便国民党拼了老命否认自己「亲中」,也争取不到这些新世代的选票,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伤了蓝营里最具战力的大中国主义者的心。国民党若继续不讲路线、不重视理念价值,只能用「感情勒索」维系基本盘,恐难摆脱持续衰落的命运。
当那些对国民党还有各种感情连结或青春记忆的世代渐渐凋零,新兴世代颠覆传统的投票思维,无论对错,都将是台湾政治未来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