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基层供销社的现状实在差强人意

2024-10-05新闻

基层供销社的现状实在差强人意

供销社的重建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基层供销社作为基础,其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风雨中,基层供销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扭转现状,完成重建,是新一代供销社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一、资产状况:优势不再,亟待新生

曾经,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地区拥有广泛的网络终端,为农民提供着各种生产和生活物资。然而,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基层社早已成为 「空壳社」,名存实亡;保留下来的基层社,其自有资产也大多局限于乡镇所在地及较大集镇上,农村门市荒废、闲置或被处置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年新建的农村社区中,基层社的自有资产极少,新型资产投资不足成为通病。这导致基层供销社伸向农村的网络终端优势不再,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服务需求。资产状况的堪忧,使得基层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二、经营形势:困境重重,探索艰难

就中原地区的基层供销社而言,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分之一左右已经不存在;三分之一左右仅保留着牌子;三分之一左右还能维系经营,但也只是通过租赁资产给职工或外部人员来收取房租。

虽然有极个别的基层社进行了 「突围式」、「盆景式」 的探索,但多数以失败告终。整体渠道优势的丧失,使得基层供销社在市场中难以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缺乏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有效的市场拓展,导致基层供销社的经营陷入困境。

三、人员状况:队伍萎缩,观念滞后

历经多年,基层供销社现有的职工队伍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职工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而所谓的新生代,绝大多数是原有职工的子女。这些职工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租赁经营,类似于个体户,缺乏集体经营的观念和感触。

此外,基层供销社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来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人员状况的堪忧,使得基层供销社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四、企业管理:缺乏规范,亟待改进

绝大多数基层供销社的管理类似于县级联社的一个分公司或部门,主要工作就是收取房租,按照县联社的工作安排完成指标任务。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的挑战。

更有甚者,一些基层社办成了基层社主任一人的基层社,任意而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企业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基层供销社的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

五、思想状况:消极等待,缺乏信心

部分基层社主任对改革缺乏信心,认为改革只会越改越糟糕,与其改死,不如等死。职工更是对基层社的发展持麻木态度,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种消极的思想状况,使得基层供销社在面对困难时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严重阻碍了基层供销社的发展。

六、社会形象:认知度低,亟待重塑

在广大农村,基层供销社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 「破」。很多人不知道供销社还存在,更不了解它的职责与使命担当。甚至有人认为供销社是无药可救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社会形象的不佳,使得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下降,难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供销社重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建基层供销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资产整合与管理。对基层供销社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整合闲置资产,加大新型资产投资力度,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市场的经营模式,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集体观念的新型人才,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规范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基层社主任和职工的思想教育,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

重塑社会形象。通过加强宣传和服务,提高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之,基层供销社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基层供销社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才能扭转基层供销社的现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模式。同时,要注重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优势,加强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层供销社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农村大地上,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基层供销社的重生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