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过度追责,造成体制内免责文化盛行,危害甚大。管理还要有人情味

2024-07-19新闻

过度追责,造成体制内免责文化盛行,危害甚大。管理还要有人情味

您说的很有道理,过度追责和免责文化确实是导致官僚主义及低效率的祸根之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呢?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

有位老派企业家曾这样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嫌麻烦就喜欢甩锅,哪有当年我们那么勇于担当?可当责任真的压到自己头上时,谁还不是缩手缩脚、避重就轻?"这正是当下免责文化的写照。人们宁愿把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完善,甚至相互推诿扯皮,也不敢正视自身的失职失误。

这种"免责心理"从何而来?说到底,还是因为长期以来过度追责的做法,让人们对承担责任这件事心存恐惧。比如在一些政府部门,哪怕是小小的疏忽,也要受到严惩不贷。于是,下属们只能摆出一副"例行公事""遵章行事"的谨小慎微态度,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失职""渎职"的罪名。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领导们总对管理人员百般追究。有个知名企业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由于环境政策的突然变化,原本合规的经营行为突然成了"违规",公司高层为了摆脱追责,竟然干脆利用制度漏洞将全责推向了下属。这等行径确实让人感到寒心,难怪企业内部会流传着"宁可懒惰,不敢勇于"的口头禅了。

当免责思维成为体制内通病时,整个组织的效率就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人们都在裹足不前,谁还敢拍着胸脯大胆尝试、创新突破?缺乏担当,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滋生官僚主义的祸根。

可是,过度追责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制度和政策的设计,都应该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过于死板和僵化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酿成更大的隐患。

比方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广政务服务的同时,也普遍反映出"一刀切"的弊端。有的地方出于对工作人员的过度追责,竟专门开设了"失信黑名单",上面可不止有渎职腐败分子,就连小小的疏忽都被一股脑罗列了进去。这究竟能否真正解决失信问题?反倒更像是官僚主义的产物。

所以说,真正的良性管理,应该在追责和宽松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要有约束的权威,又要给人们一定的失误容错空间,使他们能够勇于创新、大胆尝试,而非步步为营、裹足不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破解免责文化、扭转官僚主义的困局。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单单依靠制度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管,都应该从心底里意识到,真正优秀的领导不该将责任全归结于"体制"或者下属,而是对自己的失职失误勇于认错、主动挺身而出。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身作则、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在体制内培养出一股风气正、担当作为的新风尚。

另一方面,制度设计者也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政策时多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适当的人性化关怀。不要过于追求刚性管理,而是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余地,让员工在出错时还有挽回的机会。毕竟,谁都会犯错,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而不是把错误归咎于个人。

只有摒弃了过度追责的做法,体制内的免责文化自然就会不攻自破。当每个人都敢于勇担责任时,整个组织的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当上级管理者也学会用同理心对待下属时,员工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大大高涨。真正的高效团结,并非靠层层审批和惩戒就能实现,更需要一股互相信任、同心同德的正能量在内部凝聚。有了这股正能量的滋养,任何一个看似顽疾的管理难题都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