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是一次写入解放军战史的大胜仗。
有趣的是,对于这一仗打不打,起初争议很大。战前,刘邓召集各纵队干部开会。会上讨论了打不打。有人主张避开敌人,转入休整。刘邓的意思,还是要打。可是,无人应战。最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忽地站起来,大声说:
「打!即使六纵打成一个连,我当连长,杜政委当指导员。」
为什么刘伯承坚持要打这一仗呢?
因为,这时部队刚结束陇海战役,消耗大,上下都很疲劳,急需休整。而必须打一个胜仗,打掉追敌的狂气,休整才有可能。因为不打的话,部队就只能退到黄河以北的濮阳一带,河南统统丢掉不说,敌人仍将尾追,部队还是无法进行休整。
因此,刘帅在会上说:
「这一仗不打好,咱们只好打起背包回太行山。」
打定陶,就要打大杨湖。
这是一个关键之地。敌整3师长赵锡田和师部在大杨湖西北的韩集,大杨湖好比是他的前进阵地。六纵打下大杨湖,敌指挥机关就暴露在我攻击矛头之下,赵锡田就必须要变更部署。我正可乘他混乱之机发动攻击,夺取胜利。
对此,王近山对刘帅的思想领悟得最好,他对手下将领们说:
「大杨湖战役首先要理解它的意义,否则打那么一 个小小的村庄,确实也看不出有多少道道。经过陇海战役,我们急需休整补充,敌人也了解这一点,一个劲地扑上来。进到大杨湖的是赵锡田的整三师。头天攻上去,未能奏 效,赵锡田更加猖狂起来,说不用飞机配合,就可以一直打到菏泽。如果大杨湖打不下来,不把敌人的气焰刹住,情况怎样?我们将会处在一种被动的地 位。敌人气势汹汹,长驱直入。如果在关键时刻我们硬过敌人,一着棋下对,全盘就 活了。」
六纵十八旅负责主攻大杨湖。旅长萧永银后来说,「从军事角度来看,决定打大杨湖,显示出刘帅和王司令员的指挥高明。」
打这一仗,正是野战军困难、敌人疯狂之时,刘帅的目的并不全在攻下大杨湖,而是逼敌人变更部署。这正是他棋高一着的地方。
随后,十八旅要的打大杨湖之敌是一个团,实际只两个营,而六纵却用了整整七个团。
为什么?敌人是老兵,武器是美械装备。
在总攻发起后,刘帅亲自来到了设在火线的十八旅旅部。
当时炮火正猛,萧永银很担心他的安全。刘帅说:「只管打你的仗去 罢,不要管我。」
确实,战役已进到关键的时刻。
激战到第二天凌晨,十八旅终于将敌人压下去了。刘帅问萧永银:「怎么样?」
萧永银回答:「基本解决。我发出了追击命令。」
刘帅的心终于也放下了。
这一次战斗,打成了一个战役,全歼了整三师九千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十八旅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战后,54团团长罗彦山抱着萧永银大哭:「旅长,伤亡太大啊,我好几个连剩下的战士,还不如炊事员多啊。」
十八旅另一个团——52团也是如此,伤亡了四五百人。
但是,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胜仗。后来,【第二野战军战史】说:「此役是个成功的运动战,具有速决战、歼灭战的特点。其战法是采取了攻其一点,再及其余,把进攻发展为追击,把战斗的胜利发展为战役的胜利。指挥也真正做到了客观地、正确地分析情况,正确地确定作战对象,扬我之长,隐我之短,乘敌之弱,避敌之优,军民同命,一致对敌。」
毛主席在延安总揽全局。当他接到报捷的电报后,立即回电:
「甚慰,庆祝你们歼灭整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刘帅定陶战役的全过程。该书记述刘帅等十大元帅的征战和人生传奇,销量已过百万,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