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聚焦两会·民生圆桌会|孙发委员:建设医疗新高地,群众看病有良医

2024-01-26新闻
保障大病重病患者省内就医,建设医疗新高地、提升医疗水平是关键,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捷径」。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书记、省长亲自审定重大事项,分管省领导亲自调度建设进展。「我们积极协调8个省级部门,先后出台58项支持政策,构建了‘省级保障为重点、行业保障为突破、地方保障为支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政策保障体系。」1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说。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 赵明艳 摄
近两年来,我省聚焦贵州短板弱项和群众健康关切,先后引进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5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其中3个专科医院全国第一、2个综合医院全国一流,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5个,项目数量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
目前,5个项目医院开放床位4150张。输出医院累计派驻专家434人次,其中长期驻黔专家125人。截至2023年底,门急诊总量14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7.2%;累计开展手术7.56万例次,其中三四级手术3.59万例;引进新医疗技术444项,4项国内领先、2项西南领先、86项省内领先,形成了地方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的「贵州样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仅让贵州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优质医疗服务,还吸引了大量的外省患者,2023年省外来黔就医患者增幅达229%。
针对我省建设医疗新高地,今年两会,孙发委员围绕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继续提交提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医、廉医、便医」服务。
一是积极争取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贵州与北京协和医院有深厚的渊源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去年北京协和医院首次与地方合作共建的区域医学中心项目落地我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取获批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项目。
二是「一院一策」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管理、5个项目医院二期建设;优化完善现有的保障政策和管理模式,力争在部门协作、政策落实、运行机制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在院内制剂跨省使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同质同价、专业技术职称跨省互认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三是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口帮扶工作机制,通过专科联盟、「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等下沉优质技术资源,通过项目医院医生带教、进修培训等下沉优质人才资源,通过特聘专家、质控中心名誉主任等下沉优质管理资源,带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水平整体提升。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罗亮亮
二审/李冰
三审/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