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尹露|党群服务中心赋能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4-07-21新闻
作为「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的扩散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布局密度之高、功能内容之多是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程中的突出现象。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空间」绝非简单的物理实体,乃是社会化建构的产物,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党群服务中心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聚合多元治理主体共建的结果。其间,各级各类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协调与党建动员作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共时性生产,整体性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
形塑物理空间:实现「共同在场」
在物理空间的层面上,党群服务中心是具象化和可视化的存在,体现为一方建筑物实体,彰显了党的光辉形象。
在场景规划上,地理区位常在沿街位置且毗邻居民区,环境条件兼具在地人员流量和场地规模优势,外在形态突出,具有明确的外观标识和亲民化设计观感。内部陈设多以红色为主色调,通过党建宣传墙设计、纪录片播放等形式向入场党员群众展现党的面貌、宣扬红色精神与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精细化划分区域和配套相应物资和服务设施呈现为民服务事项,为民众提供便利性服务场所。这些都保证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公共性服务空间的辨识度、容纳性、可及性和可用性。
在体系建设上,以市级党建服务中心为领衔,在各区分别设置党群(建)服务中心,向下推进「街道社区-(网格片区)-居民区」的层级化实体空间运作,同步在企业园区、楼宇等新兴领域建设相应党建空间,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专设相应服务驿站,推进党群服务阵地的全域建设。
在功能布局上,囊括了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多类目服务,成为集组织生活室、党建会客厅等政治宣讲类,一网通办自助区、服务咨询、社区议事厅等基层治理类,儿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群团工作类,社区食堂、社区卫生室等民生服务类,图书馆、音乐舞蹈室、非遗手工馆等文体生活体验类的综合服务空间。以党群服务中心的物理场景为承载,基层党组织得以聚合多元行动者并实现「共同在场」,各类主体因此拥有共同的行动界面,为后续多元党建资源、服务、治理力量下沉至基层场域提供了基础条件。
建构社会空间:撬动多元主体参与
在社会空间的语境下,党群服务中心绝非简单的建筑实体,亦是党及其领导的各类主体开展行为互构的场域。基层党组织依托空间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撬动多元主体的参与,实现了与政府、社会、市场等主体的直接联系与深度互动。
一是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特定治理主体因共同在场而获取了服务群众和参与治理的机会,与「他者」发生相互作用,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形态更新、场景设计、民意收集、活动招募、服务提供、场馆运营等流程化建设工作。如街道党政部门梳理党建、群团、行政等部门的各类服务事项,汇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后者得以将党建资源倾注于具体服务场景,产出服务内容。
二是基于「共同行动」背景,基层党组织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共建单位、企业主体等产生更多服务事项上的交集,以服务为「媒」而形成常态化联系,就「空间」是否有效运转、民众是否满意「服务」等议题展开互动反馈。如有的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园区企业较多现状,以发放需求调查问卷为契机吸纳更多企业白领主动到访中心参加知识讲堂、技能培训等活动,从而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公益活动、反哺社区治理。
三是在「积极反馈」过程中,多元行动者的关系互动更频繁,关系距离不断拉近,实现了主体间关系的有效联结。如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了面向「两新组织」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党建工作抓手,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借此活跃于商圈党建和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并借助党建服务活动获得更多联系机会。也有的中心发挥自身服务资源集成平台作用,帮助在地化社会组织顺利孵化并参与解决居民区社区治理难题。
营造精神空间:构筑情感认同基础
在精神空间的语义中,它以物理实在空间为支撑,依赖于社会空间生产中多元主体的社会化建构行动。各方行动者由此对为民服务空间的常态化建设产生「寓服务于治理」的共有意识,对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注入情感动力。
一是服务递送的共有意识。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统筹下,政府职能部门、党建共建单位以及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形成共同参与服务生产过程的共识,将多类资源投入空间运营过程,将服务诉求再生产为特定的服务事项并辐射给民众。如许多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开设的四点半课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法制宣传、非遗手工和摄影培训等各类服务,即归功于各级各类党建共建力量的服务资源。特别是楼宇商圈党群服务站针对企业白领开展的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等专业服务,以及面向新就业新业态群体提供的就业礼包和劳工培训等「实惠」服务,亦离不开各类职能部门的共识性支持。
二是共治参与的共有意识。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层党政主体统筹安排多方治理力量开展党建项目洽谈、联席会议等区域化党建活动,以及设计和实施共建活动或项目提供了沟通平台。换言之,多元行动者不止于开展服务活动而是组合形成基层共治「朋友圈」。如许多街道组建「商圈党建联盟」,帮助商圈企业以签署共建协议的形式形成常态化联系,并拥有更多共商共建的可能,对接居民区的需求,将自身的资源以活动项目形式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
总结而言,基层党组织借助物理空间的形塑,持续创造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在场和集体行动契机;借助社会空间的建构,持续促进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共建并加强组织链接;借助精神空间的营造,持续推动为多元治理主体情感共鸣和关系互融。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切口,党组织力量得以统筹基层治理主体就基层党建与治理议题,渐次达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联合成为彼此认同的「统一体」,共筑基层治理共同体。
作者:
文:尹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生产机制与治理功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图:张伊辰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