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轰20曝光新图?美专家大胆下结论:不输B21,迟迟不登场另有原因

2024-11-13军情

珠海航展上,轰-20的「惊鸿一瞥」撩拨了全球军迷的神经。 外媒炸开了锅,美国专家甚至分析,中国正逐步揭开这款神秘轰炸机面纱,其性能或可与美军最先进的轰炸机比肩,最快或于2026年正式亮相。 这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预热,让中美空中力量的未来角逐更添。

珠海航展上,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概念CG视频一经亮相,便引发热议。有分析指出,视频截图显示该机采用飞翼布局,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堪比美军B-2「幽灵」和新锐B-21「突袭者」。美国军事专家苏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轰-20的隐身性能和潜在打击范围使其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战略力量。

轰-20的8500公里作战半径,使其潜在打击范围远超第一岛链,甚至触及关岛、夏威夷等关键节点,这无疑重新定义了中国空军的战略投射能力。

歼-20总师杨伟那句「快了,敬请期待」吊足了军迷胃口,大家都盼着轰-20今年能震撼亮相。可惜【环球时报】上个月却泼了盆冷水,暗示这传说中的「大杀器」大概率不会在今年的航展上露面。看来,围绕轰-20的神秘面纱还得再持续一段时间。

此前,军事专家苏丘预测轰-20或将亮相珠海航展,为这场航空盛会增添一抹神秘色彩。这款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一直备受关注,其最终揭开面纱无疑将成为军事航空史上的重要时刻。

珠海航展这次「轰-20」爽约了。尽管苏丘暗示缺席另有隐情,并乐观估计这传说中的「大杀器」最快或于2026年,也就是下届航展亮相,吊足了军迷胃口。

此次轰-20战略轰炸机未亮相,或许意味着中国军工正精益求精,争取让这款「大国重器」的隐身性能更上一层楼,在未来战场上拥有更大的「隐身优势」,如同幽灵般出没。 这就好比古代铸剑,并非越快出炉越好,而是要千锤百炼,才能打造出削铁如泥的利刃。

神秘的轰-20,犹如披着面纱的剑客,引得外界不断猜测。虽然具体参数仍是最高机密,但美国军事专家对其作战半径已有推测,认为可能达到8500公里,足以覆盖广袤的太平洋。此航程若成真,无疑将大幅拓展中国的战略投射能力,这怎能不让关注亚太地区军事平衡的各方「捏一把汗」?

关于轰-20的传闻,美方专家说法与中国官方有所出入。此前,一段疑似轰-20的CG动画在网络疯传,并被误认为是珠海航展现场视频。然而,【环球时报】 溯源发现,该视频实为航空工业集团展厅的常规宣传片,并非暗示轰-20亮相航展。换句话说,轰-20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保持着其神秘色彩。

这段视频里的「轰-20」其实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敌机,被一些网友和国外军事媒体误认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型隐形轰炸机。搞了个「乌龙」嘛,它和真正的轰-20可八竿子打不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美国军事媒体似乎将轰-20与B-2「幽灵」视为同类,但这种看法可能失之偏颇。两款轰炸机尽管都追求隐身性能,但背后的设计理念、技术路线以及潜在的作战定位或存在显著差异,最终呈现出的「隐身」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与其说轰-20是「中国版B-2」,不如说它将走出自己的「隐身之路」。

B-21的服役标志着美军隐形战略轰炸机角色的转变。它不再像B-52、B-2那样专注于核威慑,构成「三位一体」的核心,而是更倾向于常规战役打击,成为一把多用途的「隐形匕首」。

B-21与其说是B-2的继任者,不如说是更专注的「外科手术刀」。它舍弃了部分体型、载弹量和航程,换取了更强的隐身突防能力,专攻敌方防空体系的软肋——指挥中心、导弹发射井等高价值目标。 就像从重型轰炸机进化成了隐身狙击手,务求一击致命。

B-21不像B-52、B-2那样追求「地毯式轰炸」,它更像个精巧的「外科手术刀」,专挑敌方防空系统、指挥中心这些「要害」下手,悄无声息地「瘫痪」对手,而非追求全面摧毁。 这就好比古代兵法里的「擒贼先擒王」,而非一味追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轰-20之于解放军,好比倚天剑之于武林,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空中利刃。它并非另辟蹊径,而是强化空基战略威慑的重锤,延续着核反击的使命,旨在铸就更坚固的国防盾牌。

轰-20比B-21块头更大,更强调"多拉快跑",堪称空中卡车。它能挂载从核巡航导弹到高超音速导弹的"全家桶",为战略反击添砖加瓦,提供更强火力输出。

轰-20的战略定位并非如B-21般深入敌后「斩首」,而是凭借远程打击能力,突破第一、二、三岛链,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点穴」。这意味着它更侧重于区域拒止和战略威慑,而非深入敌国腹地进行高风险的纵深 。

轰-20不必追求B-21那种「隐身至上」的极致,它更像一位全能战士,要在「活下来」的前提下,扛着重家伙打得远。

美军隐形轰炸机并非单纯的武器,更是全球战略威慑的利器。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尤其在欧亚大陆的密集部署,赋予其快速打击能力,如同悬在对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旨在瘫痪关键节点,瓦解防御体系。

B-21要穿透现代防空网,就像幽灵般来去无踪,还得能像变色龙一样灵活打击,这可不是简单的活儿。 想想当年B-2面对的防空系统,如今早已鸟枪换炮,B-21肩上的担子,可不是一般的重。

解放军的隐形轰炸机,并非追求像美国那样「放眼全球、核威慑」的战略,而是更务实地聚焦于区域防卫,剑指外部干涉,特别是应对美军介入地区冲突的潜在可能。这就好比打造一把精巧的「区域拒止之剑」,而非追求「全球制霸之锤」。

若美国对华构成直接军事威胁,轰-20隐形轰炸机或将成为解放军战略反击的关键。它潜在的搭载能力,特别是新型高超音速空射导弹,可对美国本土纵深目标构成威慑,因此轰-20的弹舱设计可能更注重容纳此类大型弹药,以强化其战略打击能力。

轰-20的目标并非深入敌方腹地硬撼防空铁桶阵,而是凭借一定的隐身能力,在区域冲突中撕开防线,用远程空射导弹打击敌方广阔的战略目标。它不像B-21那样专注于穿透严密的本土防空网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更像一把锋利的「区域拒止之剑」,威慑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传闻中的轰-20并非单纯模仿B-2或B-21的飞翼布局。它更可能追求「剑走偏锋」——在兼顾隐身性能的同时,突出大载弹量、超音速突防能力,并采用大翼展比设计,呈现出比美军隐形轰炸机更为「狭长」的独特机体。 这意味着,轰-20或许选择了更强调突防和打击效率的技术路线,而非纯粹追求隐身性能最大化。

轰-20,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幽灵首秀」,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隐身轰炸机技术零的突破,更实现了空军期盼已久的战略级自主打击能力。

与其说西方一些声音将轰-20与美国轰炸机设计「捆绑」,不如说是试图用「抄袭」这类缺乏军事历史和武器装备知识的标签来简单化中美战略轰炸机发展历程的复杂性。 战略轰炸机这类武器系统的设计受诸多因素制约,例如地缘战略、军事学说、科技水平等,最终都会体现在气动布局、载荷能力和隐身性能等方面。不同国家基于自身需求,最终呈现出的设计必然会有相似之处,但这远不足以构成「抄袭」的证据。

中美隐轰,如同两把量身定制的利刃,锋芒各异。轰-20之于解放军,正如B-2之于美军,地位举足轻重。两者设计理念的差异,根植于不同的战略土壤和军事学说,也映射出中美两国在全球棋盘上的不同落子方式。 这并非简单的性能高低之争,而是两种战略文化的碰撞。

关于轰-20何时亮相,美方猜测2026年航展首秀恐怕不靠谱。解放军的「国之重器」,尤其像轰-20这种战略级武器,亮相逻辑历来不是「秀」而是「用」。试飞、服役、形成战斗力后,才会正式公开。 静等官宣,比猜测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