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印度前空军司令宣称,印度空军如何在飞行员训练上战胜我国五代机

2024-11-18军情

谈到空军,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的空军明显优于印度空军,毕竟中国已经装备了像歼-20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

印度的一些人认为他们的空军比中国的还要厉害,这个观点出自已退役的空军司令阿尼尔·科斯拉

印度空军比中国空军更强?

科斯拉的观点源于两个原因:首先是美国智库WDMMA(世界现代军用飞机目录)提供的数据,其次是他觉得歼-20战机的性能没有中国宣传的那么厉害。

在第一点上, WDMMA的数据表明,中国空军的战斗力比印度空军低5~6个百分点。

WDMMA的比较涉及十多个方面,除了战机的先进性和数量,还有飞行员的训练量、作战能力、以及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等。而在这些后期要素上,中国空军的表现不如印度空军。

WDMMA觉得中国空军在飞行员训练、作战能力和规章遵守等方面都不如印度空军,因此认为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稍逊一筹,前空军司令阿尼尔·科斯拉对此表示赞同。

在阿尼尔·科斯拉看来,全球空军的冠军非美国莫属,紧接着是俄罗斯,再来是印度,最后才是中国。

阿尼尔·科斯拉提到他曾亲自到过中国的珠海航展,可惜没能好好看看歼-20战机。

根据阿尼尔·科斯拉的观点,中国空军的五代机非常「封闭」,中国对歼-20战机的信息外泄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没有「外人」亲自接触过歼-20战机。

关于歼-20战机的详细性能、隐蔽能力和弹药性能,外人一概不知。

阿尼尔·科斯拉的这个看法,明显是在暗示歼-20战机的性能,并没有中国宣传的那么给力。

印度空军显然没法跟中国空军比

阿尼尔·科斯拉的这些话,显然就是在胡说八道。

说实话,阿尼尔·科斯拉的这些看法,真的是让人觉得印度人受因明论的影响有点深了。

因明论嘛,就是一种很唯心的逻辑思维方式,听起来高深,其实就是「假设推理」。

想象一下,有个印度人认为每个人都得走向死亡,然后指着某个人说他最终也会死。在正常情况下,这位印度人的说法完全没毛病。

假如因为某种原因,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永远不会死的人。正常人可能会觉得这事儿太奇怪了,但还是会接受这个人是不会死的。

这个印度小哥假设「人人都得走一遭」,然后指着那个不死的小伙伴,说他迟早也会有这一天。由于这种思维方式,印度人的某些想法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会显得十分奇葩。

在谈到歼-20时, 阿尼尔·科斯拉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严格保密的战机都是落后的,因为它要防止别人知道它有多落后」,所以他自然会认为,既然歼-20的性能参数没有公开,那它肯定是一款落后的战机。

即使歼-20是一款五代机,印度最新的战斗机也只是阵风这样的四代机,阿尼尔·科斯拉依然觉得歼-20的性能比不上阵风。

阿尼尔·科斯拉也觉得「WDMMA的说法是正确的」。当WDMMA说中国空军的实力比印度空军差个5~6个百分点时,阿尼尔·科斯拉就信心满满地认为印度空军真的是更强,尽管WDMMA的理由听起来有点离谱。

WDMMA觉得中国空军在飞行员训练和实战经验等方面不如印度空军,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中国的一线飞行员现在每年的训练时间超过200小时,最少的也有160小时。

印度的飞行员每年飞行训练的时间大约在110到140小时之间,明显不及中国的飞行员。中国空军的实战经验确实不如印度空军,毕竟中国空军已经很久没参与战斗,而印度倒是时不时跟巴基斯坦较量。

但问题是,印度空军和巴基斯坦较量,实战成绩也不太理想。2019年时,一位印度飞行员被巴基斯坦空军抓住,结果这位飞行员还夸赞印度的茶很好,瞬间让印度空军成了全球的笑谈。

就印度空军和巴基斯坦空军这「菜鸡互啄」的水平,实战经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更不用说,中国空军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具备了进行现代化、系统化空战的军事能力。

印度空军现在连几架预警机都没有,更别提进行现代化、系统化的空战了。

中国的航发难题

可以说,中国空军的发展已经把印度空军甩在了身后,印度人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的空军比中国空军更强,真有点像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印度人觉得一个印度士兵能轻松击败六个中国士兵的幽默感。

阿尼尔·科斯拉还提到,中国空军在发动机方面确实落后,这个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不过这可不是印度空军能随便指摘的。

中国空军的发动机落后已经成了历史问题。在上个世纪,中国先研发战机,再根据战机的需求去开发发动机。 不过 发动机的研发周期通常和战机的研发周期持平,甚至有可能更长。

航发的研究周期通常要比战机的时间还要长。

这就让中国的歼-20虽然已经研发完成,却一直在等待配套发动机的到来,只好暂时用涡扇-10航发凑合着。

不过现在中国的涡扇-15已经问世,因此中国和美国的军用航发差距,缩短到了几年,很快就能追上了。

中国的航空领域正在进行改革, 如今战机研发和航发研发分开了,以后不会再出现战机服役多年而航发却迟迟未能上马的情况 航发技术要想进步,就得国家砸钱进去。

在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为了改革开放,把航发研究的资源投入减得可真不少。

中国在航发研究上的投入力度加大了。

如今,中国的经济水平提高了,资金也多了,研发航发的能力自然也随之增强,这个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