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空军为何放弃自主式隐身战斗无人机,将领先地位拱手让给中国?

2024-09-23军情

近日,美国专业媒体重点关注了中国「攻击-11」型无人机的最新进展,并认为中国在自主式隐身无人机方面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美国专家还指出,美国空军实际已放弃开发同类的隐身战斗无人机(UCAV),与中国的技术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前一段时间,美国卫星拍摄到「攻击-11」(GJ-11)型无人机的最新画面,美国「战区」网站对此发表了多篇分析文章。分析者认为,卫星照片显示多架「攻击-11」无人机处于测试状态,展示了中国正在展示多架无人机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甚至是与常规战斗机的协同作战能力。重要的是,「攻击-11」无人机属于自主式的飞翼隐身无人机。

美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各个无人机领域的进步都非常迅速,其中就包括飞翼隐身无人机,而「攻击-11」只不过是众多飞翼型产品之一。相比之下,美国原先在飞翼无人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现在不仅落后于中国,而且还拉开了距离。

战区网站作者约瑟夫·特雷维西克指出,美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自主式隐身战斗无人飞行器(UCAV)方面,这种无人机能够独立于有人驾驶飞机,以非常高的自主性执行任务。但是,美国空军当前却将开发重点落在协同作战无人机(CCA),即「忠诚僚机」领域,几乎对UCAV完全失去兴趣,当前完全没有任何UCAV的开发和采购计划。

特雷维西克认为,自主式战斗无人机(UCAV)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尤其是在太平洋广阔地区的「潜在高端战斗」中,仅仅靠「忠诚僚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指出,中国恰恰正在大量投资UCAV无人机,并且推出了多款飞翼型隐身无人机。

事实上,美国海空军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研究UCAV无人机,并且推出了多款飞翼型试验机,例如美国空军的X-45A和美国海军的X-47B,都同时具备隐身能力和战斗能力。当时,外界甚至认为美国海空军很快就会将「无人隐身战机」投入使用。然而,这几款无人机不久后就纷纷下马,甚至没有了后继开发计划。

那么,美国空军为什么放弃自主式战斗无人机,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忠诚僚机」呢?

「战区」网站专门采访了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阿尔文将军。大卫·阿尔文声称,美国空军对「忠诚僚机」的概念是人机合作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这种机型最大的价值是「空军能够负担得起大规模装备」,从而实现集体或分散的空中优势。很明显,价格因素是首要的。

大卫·阿尔文还表示,美国空军虽然一度非常积极地开发飞翼型UCAV,并且还与美国海军进行公开合作。但是在2010年以后,美国空军对此类UCAV的兴趣,至少在非机密领域已经完全消失,美国海军也同样如此。他表示:「如果美国空军认为有一项任务最适合由飞翼式UCAV来实现,我们肯定会考虑对其进行投资,但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这些忠诚僚机。」

不过,大卫·阿尔文暗示军方仍可能在一些机密领域,进行飞翼型隐身无人机的研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从前的工作成果。事实上,美国军方一直秘密开发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隐身飞翼无人机,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RQ-170「哨兵」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180。不过,这些飞翼型无人机无法用于战斗行动,不属于真正的UCAV(战斗型无人机)。

由此看来,美国海空军放弃自主式战斗型无人机(UCAV),根本原因还是没钱。当初,美国海军结束X-47B项目时,给出的理由就是「成本太高」,尽管试飞相当成功,而且还进行了航母起降试验。

X-47B舰载战斗无人机的造价有多高,目前没有具体数字,但是可以参考MQ-25「黄貂鱼」舰载型无人加油机。波音预估美国海军可能花费130亿美元,采购了72架MQ-25无人机,单价最终估计会超过2亿美元,几乎是F-35C的两倍。要知道,MQ-25「黄貂鱼」无法进行太多机动,也不具备战斗型智能,成本要比战斗无人机(UCAV)低得多。

近几年来,美国海空军都在为高昂军费开支发愁,甚至不惜砍掉一些还能用的舰船和飞机,以降低日常运营成本,甚至包括MQ-4「全球鹰」。美国空军最新采购的作战飞机,也只局限于F-35A、F-15EX战斗机以及KC-46加油机等少数几个型号,而且每年的采购数量还要精打细算。在这种窘迫情况下,美国空军确实无力再维持一种高成本的战斗型无人机。

但是,美国空军将希望寄托于「忠诚僚机」身上,就一定靠谱吗?约瑟夫·特雷维西克认为,美国空军对「忠诚僚机」(CCA)的未来愿景,必须是在人类操作员(乘坐其他飞机)的严格控制下。从这个角度看,「忠诚僚机」的自主智能水平要更低一些,从而降低一系列相关成本。

笔者认为其中最大问题在于,「忠诚僚机」(CCA)的各方面潜力都不如自主式战斗无人机(UCAV),包括隐身能力和武器搭载能力都相对更差(尽管拥有较强隐身性)。这个差距,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将CCA视为低成本「可消耗品」,要求厂商尽量压低成本,因此各方面能力都主动被打了折扣。

至于最大航程,CCA和UCAV的现有产品目前可能差不多(大约在3000-4000公里上下),但是CCA受限于控制技术,无法远离操作平台,UCAV理论上却能独立飞行到1000-2000公里之外。随着技术进步和空中加油技术的配合,更新一代的UCAV完全可以实现一万公里的最大航程和4000公里的作战半径。

由此一来,就能看出美国方面体会到的危机感。攻击-11无人机虽然问世时间比X-45A、X-47B要晚一些,但是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当前已经接近高水平的实用阶段,远远超过了美国人能达到的境界。如果双方发生对抗,美国航母和飞机可能在距离亚洲大陆3000-4000公里外,就会遭到攻击无人机的打击,甚至轰炸机或运输机也会遭到空战无人机的拦截,而美军F-35和「忠诚僚机」却要接近到1000-2000公里以内才能发挥作用。

以上这种情况,就是非常严重的不对称战力。

不仅如此,攻击-11等UCAV无人机还可能登上中国的航空母舰或两栖攻击舰。届时一艘普通的两栖攻击舰,就能在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活动范围外,不受威胁地任意发起攻击。更可怕的是,这些UCAV无人机还是隐身的,几乎无法被提前发现。

美国战区网站也坦承,美国海空军已经丧失了这种「史诗级别」的机会,将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能力拱手让给了中国。那么,美国海空军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

很不幸,长期的金融投机主义对美国航空工业已经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就像波音公司不依靠正经的技术研发,却靠「倒卖自家股票」炒高股价,各方赚得盆满钵满,最终结果就是搞出737MAX这样的坑货。再加上美国工业长期衰退,产业链到处是空白漏洞,任何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都在年年攀升,最后导致美国虽然拥有天文数字的军费,却买不到多少像样的先进武器。

可见,美国海空军虽然也很羡慕攻击-11这样的UCAV,但是美国当前真的造不起也用不起了(军费翻两倍的同时,价格却可能要翻三四倍),而不是没有技术。美国专家所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只是技术差距,也有国力的差距。(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