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科研院所正研究一种新型推进系统,照片显示它酷似美军F-35B战机的动力装置,包括升力风扇、滚转喷管和关键的3轴承偏转喷管。这套系统与F-35B高度一致,未来中国垂直起降战机动力系统或许以此为基础发展。
中国海军发展舰载机,要不要搞短距垂直起降战机,大家意见不同。有人觉得应该研制,也有人认为目前能力不够,或者国家没那么急需。
中国已拥有第五代歼-20和第六代战机研制能力,短距/垂直起降战机不过是航空技术的延伸,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能造出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国家秘密启动「四号任务」,研究短距起降飞机。可惜七十年代初,因为基础研究和技术不足,项目被迫叫停,但这足以说明我们当时对这种飞机的重视程度。
2015年3月,中航工业成发和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签署「短距起飞/垂直起降飞机推进系统项目」,全力研发升力风扇等核心部件,STOVL飞机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与此同时,南航、北航、清华和中航工业沈阳所等单位也一直持续推进STOVL技术研究。
国内不少研究机构已深入研究短距起降飞机的核心技术,包括飞行控制、起降性能、飞机设计和控制系统等。但受制于技术水平、资金投入和认识不足,始终没能造出实物飞机。
F-35B战斗机垂直起降,靠的是F135-PW-600发动机。这发动机带动升力风扇,配合可旋转喷管,以及一个能控制滚转的喷管,就能实现垂直起降。
垂直起降时,混合冷热气流降低甲板损伤,冷气流先排出防止热气倒吸。主升力轴向分布,机翼喷管控制翻转,推进系统更平衡。
飞机平飞时,升力风扇和喷口都关着,滚转喷口藏在机翼里,这样机身设计更容易,隐身效果也更好。
F-35B的动力系统,巡航时升力风扇就是累赘,又重又占地方,控制还难。结果飞机太重,速度和航程都受影响。但总的来说,它的设计很可靠,这点小缺点不算什么。
技术条件有了,还老一套,中国海军估计没兴趣。
中国研制STOVL飞机,不会重蹈F-35B「粗脖子」的覆辙。我们采用喷油风扇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缩小风扇直径还能简化传动轴设计,降低一半以上齿轮传动功率。
中国短距起降飞机用小直径喷油加力风扇,机身阻力小,空间大,进气道也好设计。这样一来,设计上就不会像F-35B那样过重。
军方说了算,最终决定权在他们手里。F-35B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动力系统方面,咱们得谨慎些。
大型两栖攻击舰的作战飞机,我们早就想到办法了,直接用电磁弹射,部署弹射型舰载机。这样,大型两栖攻击舰就能用和航母一样的飞机,像隐形战斗机、无人机、预警机和反潜机。所以,我们并不急着要垂直起降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