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大飞机生产线爆满,年产50架,未来5年或超400架!

2024-07-25军情

内陆某平原上的飞机生产基地,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在不久前,该基地的临时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着至少5架刚下线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根据常识,即使是10万吨级的超级弹射平台,每艘只需配备4架涡桨预警机已足够。然而,此次集中亮相的就有5架,这不仅表明这种关键的海上子系统已定型并进入量产阶段,还说明这5架新机只是一个批次。再考虑到正在生产线上的,以及已经下单备料的,总数至少是5架的3到4倍,甚至更多。因此,这个批次的数量在16到20架之间,足以装备4到5艘超级电磁弹射平台。从这个侧面来看,暗示了未来5年内可能会装备的电磁弹射打击群数量。毕竟飞机一旦生产出来,其使用寿命就开始倒计时,如果不是为了迅速配齐全新且庞大的舰载航空兵力量。

因此,绝不可能集中生产大量专用预警机。要知道,所有舰载飞机的综合寿命要求都极为严格。没有大量弹射平台的支持,提前下线一大批舰载预警机是绝不可能的。就在这个好消息传出几个月后,没想到同一家飞机制造厂的新飞机停机坪上再次出现了更震撼的场景!从太空视角看,原本空旷的新机停放场地竟首次被接近完全停满了!这个停机坪在卫星视角上看似不大,实际上面积至少有1平方公里,也就是长宽各1千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能够接近停满的原因是,刚下线的新飞机大多是200吨级的大型飞机,还有一部分是120吨级的传统中大型轰炸机,以及经过改装的特种飞机和部分预警机与战斗机。

这里暂时不讨论最后的大类。单是200吨级的大型飞机以及120吨级的中型到大型轰炸机和特种飞机,这些全新下线的飞机数量就超过了40架!值得注意的是,200吨级的四发动机大型运输机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升级版的大型加油机。这类飞机的长宽通常会超过50米;因此,每架停放在地面上,就会占据至少3000平方米的停机区域。而120吨级的新型轰炸机,每架也会占据至少2500平方米的停机面积,加上飞机在转运时所需的滑行通道,40多架新下线的中大型飞机几乎填满了临时停机坪也不足为奇!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这种现象可以窥见其深层次的意义。大量大型飞机集中下线,综合意义非常重大: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称某大国的180吨级以上运输机队的总规模,已经接近100架的最小三位数。而现在,仅仅是新下线的飞机数量就已经如此庞大。

200吨级大飞机在过去的半年内下线了多达17架!这意味着,200吨级四发大飞机的年产量将首次达到惊人的50架,最低水平也有40架!因此,到明年年初,150架大运将投入服役。要知道,当前超级大国的C17和C5大飞机群总数也才300多架;其中,由于C5服役时间过长,已经很少出动。全球空运基本依赖于约260架的C17,而C5和C17已经多年停产。按照目前的下线速度,某大国最多再过36个月,就能拥有同样数量的200多架大运;再过最多5年,绝对会装备到400架以上,从而实现对全球第一的反超。这条全球唯一的大飞机活跃生产线,绝非浪得虚名。当然,其中一部分飞机将被改装为大型加油机,加油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而新下线的120吨级传统

尽管轰炸机在同一场地上不如新大运那么引人注目,但绝对不能小觑。现场出现了近十架新型轰炸机,暗示每年至少有24到28架下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全新的轰炸机战队。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传统轰炸机的现有数量已接近三个「百八将」的规模。若再过三年,传统轰炸机加上全新的水分子机队,总数将接近500架。这一规模比全球其他大国现役轰炸机的总和还多四到五倍。想象一下,500架战略和准战略轰炸机满载重磅炸弹与导弹出击,意味着什么。多种大飞机的密集高速下线,表明在机体、航电及最关键的发动机方面,瓶颈已被彻底克服,首次进入了自由生产的时代,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一架大运需要至少6到8台大直径涡扇,100%为纯自产。

即使是中等口径的涡扇发动机,最后一次进口也至少是在七年前的事了。这表明,13吨级到23吨级的航空发动机已经完全突破。而35吨到55吨级的超级涡扇,也正处在全面突破的前夕。接下来就是500吨级四发巨型运输机的试飞。最终的一步,则是设计和制造900吨级的六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