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一直都是引发大国冲突的最直接因素呢,尤其在冷战那几十年里,以美苏(俄)为核心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展开了全面对抗。即便冷战结束之后,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依旧在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全面对抗,就像这些天打得热火朝天的俄乌冲突,这同样是美俄在地缘战略上的一番较量。只要有对抗,那必然得以军事作为后盾呀,虽说美苏在全球争霸时基本势均力敌,但在冷战结束后的现在,美国明显在军力方面更加强大,进攻多于防守。
那为啥俄罗斯敢动手呢?其实除了美国老爱欺软怕硬这毛病,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有强大的战略核打击手段当后盾。不过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没预想中那么干脆利落,原本该是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现在却感觉更像二战那风格,地面战成了主战场,这充分暴露出俄罗斯常规军力严重落后。面对美欧各国可能的军事介入,俄罗斯甚至宣布把战略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就是为了达到战略威慑,避免冲突升级引发大战,那俄罗斯这种战略核打击能力到底能不能遏制住美国蠢蠢欲动的心呢?
攻守情况不同,美苏在 70 到 80 年代实现了战略核方面的平衡。
1949 年呀,苏联成功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嘞,这一下子就打破了美国多年来的核垄断以及核讹诈呀。接着呢,就迎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啦。美苏为了保证能压制住对手,就开始疯狂地进行核军备竞赛啦,要知道跟常规武器相比呀,最直接有效的获胜办法那就是扔核弹啦。谁要是拥有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核武器,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呢,当然啦,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败俱伤,顺便把地球都给毁喽。
从 1949 年起开始算哈,那时候美国有大概 235 颗核弹呢,接着苏联的核弹也成功试爆啦,核武器制造就加快啦。到 1953 年呀,美国的核弹数量一下子就涨到 1436 颗啦,苏联也有 120 颗啦,这种增长速度快得吓人,把末日之战的风险大大增加了。不过呢,因为双方地理位置隔得比较远,在那个还没有洲际导弹和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年代,还没到一按核按钮就开启世界末日的地步,这期间核武器就只是起到了战略核威慑的作用哦。
1957 年的时候呢,苏联的第一枚 R-7 洲际弹道导弹开始试射啦,它成功命中了 6000 公里以外超远的目标呢,这一下美国本土就被纳入到苏联的核打击范围里啦。R-7 导弹那可重啦,有 300 吨呢,最大射程能达到 8800 公里,圆概率误差是 5 公里,不过配上一枚 300 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精度就不是最主要的啦。苏联这下可算挺直腰板啦,走在美國前面啦。从这以后啊,所谓的战略纵深再也不是能有效迟滞的手段啦,因为担心失去二次核反击能力,美国也赶紧开始加快研制同类的战略核武器(包括发射平台),谁都怕落后,结果就这么恶性循环,核武器的制造和部署就进入到更疯狂的阶段啦。
上世纪 70 年代初那会儿,美苏加一块儿有各类核弹头大概 5 万枚呢,占当时世界核弹头总数的 97%。那爆炸当量可高啦,能到 130 到 160 亿吨 TNT 当量呢,这威力大得能把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毁灭 20 次呢,平均算下来,全世界每个人头上都顶着 3 吨炸弹在过日子。现在回想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虽然隔着老远好像跟自己没啥关系,可实际上要是哪一方不小心点着了战火,那全人类都得被动地往里搭,根本没得选。
古巴导弹危机一检验,苏联就觉得,只有让洲际导弹和核弹头的数量全面压住美国,才能在全球战略里拿到主动权。所以从 60 年代起,就拼命增加造核武器,经过努力,在 70 年代中期,终于达成了对美国战略导弹和核弹头数量上的优势。回想 70 到 80 年代这段时间,苏联在全球那是到处扩张势力,而美国呢,就全面处于战略守势,很明显,核弹头带来的可不只是心理上的优势。
其实美苏在全球战略上一直是相互交替攻守的,冷战初期是美国进攻苏联防守,到了 70 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经济不断变好,美国却深陷「越战泥潭」出不来。双方的攻守形势不一样了,出现了苏联在全球扩张而美国默默无声的情况。但是随着双方核军备竞赛不断加剧,不光各自的财政受不了,全球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西方世界一提到苏联就害怕,就怕哪一天苏联把核弹扔到自己头上,核弹数量越多,全球核战的风险就越大,于是就开始了核裁军或者限制使用进攻性战略武器。
在 90 年代之前呀,双方搞了好多轮军备控制和裁军的条约呢,这对防止核战争那可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嘞。因为要考虑实战需求,所以就一边搞军备竞赛,一边搞军备控制,从之前只知道无限制地追求数量,变成了提高核武器的质量,还进一步提升了射程和命中精度。在这个阶段呢,苏联的核武器性能又提升啦,实现了从固定式发射到机动式发射的转变,同时把第四代核武器给部署了,还开始研制第五代核武器啦,跟美国在数量和质量上就达到平衡啦。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连对美国进行战略核反击的能力都没有了。
90 年代呀,冷战结束后,那曾经超庞大的苏联就四分五裂啦,好多科研人员都跑掉啦,各个加盟共和国就开始分蛋糕,一人拿一点儿。就像乌克兰有 19 架图-160 战略轰炸机,27 架图-95 战略轰炸机,130 部 SS-19 发射架和 24 部 SS-24 发射装置呢。白俄罗斯有 81 套 SS-25「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哈萨克斯坦有 104 套 SS-18 导弹井下发射装置,还有 40 架图-95 战略轰炸机之类的。往后的几年时间里,独联体国家都主动选择放弃核武器啦,由俄罗斯继承苏联留下的战略遗产,可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战略核平衡在那动荡的环境中又被动摇啦。
战略核武器再厉害它也是有使用期限的,还得进行常规的高额维护呢,像那些用了微电子芯片还有半衰期核材料的,整个寿命也就 15 到 18 年。随着时间不断往前走,超过 60%的战略核武器都已经到了超期服役的地步啦,像 SS-18「撒旦」、SS-19「匕首」,还有 SS-25「白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都已经服役 30 年啦,远远超过设计寿命的 2 到 3 倍呢。那些老式的核武器和运载工具寿命到啦,可新式的「白扬」、「圆锤」洲际弹道导弹,还有新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部署得特别慢,供应根本就跟不上需求,在这脆弱的经济环境下,只能干着急呀。
从 1991 年开始呀,美俄签了【第一/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呢,条约规定得把战略核武器弹头数量控制在 2000 到 2500 枚。实际上俄罗斯因为缺钱,执行得那叫一个给力,都累计接受美国 150 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啦,用这些钱去炸毁战略导弹发射井,拆解战略轰炸机、战略核导弹、战略核潜艇啥的,还把拆卸下来的核燃料送到美国去稀释民用呢。
俄的战略核武器到 2003 年的时候,削减比率都达到 48%啦,这就把战略核平衡给打破啦。美国通用那可是精心算过核军备控制呢,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可靠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啦,再加上 BMD 导弹防御系统能有效抵消,美国甚至都有一次摧毁俄罗斯核力量的绝对优势啦。这就是为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敢一步步紧逼东扩,都快到俄罗斯家门口啦,还敢再次祭起核讹诈呢,因为俄罗斯实力不够呀,只能一直退让。
同样地,海基核力量的战略巡逻也曾一度停止。1991 年的时候,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巡逻的战略核潜艇有 37 艘呢,可到了 1993 年,一下子就锐减到 19 艘啦。到 2001 年之前呀,甚至就只剩一艘在白令海那一带巡逻啦,到 2002 年更是直接把海上战备巡逻给停了。空中战略核力量不但落后,数量还不够呢。1997 年的时候,俄罗斯战略空军的主力是 63 架图 -95MC 和 6 架图 -160 战略轰炸机,等到 2003 年才恢复到 78 架,这里面还包括从乌克兰拿回来抵债的 8 架图 -160 呢。
因为经济基础不太给力,俄罗斯没办法,就只能对战略核力量做出调整啦。为了让那本来就有点虚弱的军力能应对战争威胁,甚至还强调要是发生大规模战争,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呢(1982 年的时候,苏联可是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哦)。他们重点在搞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新型战略轰炸机,把海基核武器给改进改进,研制新式战略核潜艇,还跟美国展开限制战略核武器的谈判之类的。
从曾经的衰落状态到如今的新生面貌,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再次获得了能够进行二次打击的能力。
1987 年的时候,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到 1992 年那会儿,把战略火箭部队里装备中程导弹的部队给撤销啦。一共解散了 58 个导弹团呢,这里面有 45 个是 SS - 20 公路机动导弹团,还有 13 个 SS - 4 导弹团。另外一些部队就改编啦,变成装备洲际导弹啦(这就是以数量换质量)。1993 年,美俄又签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拥有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核弹头总数,得分别削减到 3500 枚和 3000 枚。可后来双方关系变得特别差,都没交换条约的批准文件。2002 年 6 月,美国直接就退出了反导条约,俄罗斯肯定不接受第二阶段条约的约束啦。
被蒙了好几年呀,俄罗斯最后总算是察觉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没安好心啦。重新审视并且把位置摆正之后,就开启了三军振兴计划呢。早在 2003 年的时候,就开始着重提倡优先发展战略火箭军啦,把 SS - 19 这类洲际多弹头弹道导道给进行延寿处理,这样就能让它们的服役时间延长 10 到 15 年,然后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去研制新型导弹。
因为俄乌关系变糟啦,俄罗斯有好多老式的 SS-18、SS-19 这类弹道导弹呢,它们没法让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去维护升级啦,只能在延寿之后慢慢退役咯。不过 SS-25「白杨」还有它后面的 RS-24「亚尔斯」呀,是莫斯科热力研究所研制出来的,跟乌克兰的配套军工企业没啥关系,完全能大量生产制造呢。所以经过好多年的更新发展呀,现在俄罗斯的主力洲际弹道导弹有三个型号呢,分别是 SS-25「白杨」洲际弹道导弹、SS-27「白杨」M 洲际弹道导弹,还有 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经济越来越好啦,普京上台后可不得了,投入了好几千亿美元去研制新武器呢,还加快了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更新速度。战略火箭军一直在新增改进后的「白杨」M,同时也把新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给换上啦,另外还重新启动了 RS-26「边界」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款新式的下一代导弹是用来取代「白杨」M 和「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的。特别要说的是 RS-26 呀,它虽然是基于「亚尔斯」研制出来的,但能携带好多枚高超音速分导式弹头呢,每个弹头都有自己独立的制导舱,美国现有的中段拦截系统基本上没啥用啦。要是说拦截一枚「白杨」M 大概得要 2 到 3 枚「标准」3 吧,那拦截一枚「边界」至少得要 50 枚「标准」3 反导弹呢,高超音速突防和全导式核弹头带来的优势那可太明显啦。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呀,俄罗斯已经把苏联留下来的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导弹都换成新型号啦。虽然整体上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减少了,但换成新型号后,战斗力反倒提升了呢。俄罗斯的战略火箭军包含 3 个导弹军、11 个导弹师、39 个导弹团,一共装备了 6 种不一样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分别通过固定式地下井、车载或者列车等方式来发射。现在俄罗斯的军事储备核弹头大概有 4495 枚,其中大概 2585 枚是进攻性的战略核弹头,这当中 1625 枚部署在陆基以及海基的弹道导弹上,另外还有大概 1760 枚退役弹头(随时可以用哦)。
另外呢,俄海空军作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平台,也在逐年进行换代和成长。海军一直在持续交付「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再加上「德尔塔 IV」战略核潜艇等,配备了大概 192 枚潜射弹道导弹,还有 560 枚核弹头。在战略空军方面,有大约 70 架战略轰炸机,像图 -95MS、图 -22M 以及图 -160 这三种型号。这些机型虽然是苏联时期留下来的老飞机,但经过一番修理后,目前仍是全球第二大战略空军。空军拥有 500 件战术核武器,能够在上述机型的携带下进行空中突防,当然啦,这只是针对有限的战术核打击。
全球的有核国家一共拥有 13080 枚核弹呢,其中美国拥有 5550 枚,俄罗斯有 6255 枚,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大概占全球总数的 90%。从规模和质量方面来比较的话,美国已经没有那种压倒性的优势啦,俄罗斯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重新获得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
结束语;结尾语;总结语;终篇之语;收尾之辞。 (根据不同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述)
冷战到 80 年代那会儿,美苏两国的人口大概在 2 到 3 亿左右,两边的城市化率呢,也在 66%到 80%之间,城市的数量差不多都有 2000 多个。好多人口和工商业都比较集中,要是打起核战争,别说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覆盖到了,就用他们拥有的那几万枚核弹头对扔,都足够把对方毁灭个 7 到 8 次啦,这种攻击模式现在也还是适用的。不过这种打法其实没啥大意思啦,对双方来说,扔一次就够啦,所以这些年大家都进行了优化调整,基本上就保持在现在 5000 到 6000 枚核弹头的水平啦。
那回到现实里呀,从俄乌冲突开始后,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还有各种武力威慑之类的情况,俄罗斯宣布战略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能把美国吓到不?其实就现在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来讲,如果不计代价往美国头上扔,那谁都拦不住呀。就算反导系统能拦截一部分,就算核反击能最终取得胜利,可只要有十来枚落到主要城市,伤亡以千万来计算,那一切就都结束啦。
很明显,北约东扩这件事,再加上乌克兰毫无限制地倒向西方,对于俄罗斯而言,就好像有人一直顶在自家门口不断进行威胁,这让他们很难受。所以俄罗斯下定决心要全力出击一次,把可能的威胁都排除掉。而战略核力量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常规作战保驾护航,很明显美国人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一直都很坚定地表示不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