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素有「战斗民族」之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所有方面都培养出了顽强的斗志。俄罗斯虽然是地球上最大的国土,但其总人口却只有一亿五千万,只有一亿四千六百万。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物都很丰富。俄罗斯人以不讲究细节闻名,但他们在很多地方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
在漫长的岁月里,俄罗斯表现出了极为坚韧的精神,几次面对生死危机,都能在付出极大代价后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所有俄罗斯人的血液里,都烙印着一种好战的精神。俄罗斯的战斗意志并不只是来源于普京本人,而是来源于整个俄罗斯国家的灵魂。很多俄罗斯青年都会把结婚的那一刻留在烈士陵园,用来纪念那些在他们心目中是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俄罗斯所创造的真正的英雄,都是那些为国捐躯,为国家而战的优秀人物。虽然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很小,有些时候还没有进入世界前十,但是它却有着大量的食品和原油。甚至在俄乌战争中,人们的日常生计并未因此而受损。俄罗斯在物资方面可能并不算最富有,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人们的日常需求。
虽然俄罗斯穷的叮当响,苏57这种最新式的战斗机,由于经费的原因,已经被推迟了,但他们依然对那些英勇的战士们给予了足够的照顾。普京经常会见烈士的遗孀,兄弟或者是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并且给予他们无上的荣耀。尽管俄罗斯政府财政困难,但他们的家属还是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可以说,俄罗斯人拼搏的精神来自于全社会的团结协作。美西方本想利用乌克兰争端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挑起内部矛盾,却没想到俄罗斯人民竟然变得如此统一,对这次特种作战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坚决。
俄罗斯牺牲了一名英勇的新闻工作者,谢苗·叶廖明,他在执行一项特别任务时牺牲了。乌克兰军方发动了一次无人驾驶飞机攻击,致使他丧生。叶廖明,【消息报】的一名战地通讯员,今年42岁,四月十九日,他在扎波罗热地区执勤时被杀。据说,自从俄乌战争开始,他就在战争的最前方,在战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叶廖明将这一战的真相传递给俄罗斯,让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多么残酷的战斗。但是,不久前,他却很倒霉地遭到了乌克兰无人驾驶飞机的攻击。俄罗斯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它一定会对其进行反击。
数以百计的子弹,上面写着「为了谢苗」,像一片乌云,从俄罗斯阵营中朝乌克兰部队所在的方向飞来。俄罗斯政府承诺绝不会让士兵们的血白白流掉。俄国人最敬重的战争新闻工作者遭到毁灭性的攻击之后,立刻发动了反击。有报导称,俄罗斯军人在星期二对乌克兰部队的阵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炮火,以向阵亡的战场新闻工作者致敬。他们高喊着「为了谢苗」,向乌克兰军队开火,宣泄着自己的愤怒。俄国人连续开火,打出了上百发子弹,在乌克兰人的头顶形成了一片乌云。
俄乌之间的关系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俄罗斯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美国已经通过一份总额为610亿美金的救援方案,今后,大批的军火将会被运送到乌克兰。虽然这种支援并不能使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对战争局势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在谈到美国对乌克兰新一波援助的决议时,俄罗斯外长扎哈罗娃说,美国是俄乌战争真正的参与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会遭到强烈反击。
很明显,俄罗斯对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队支持和深入参与俄乌战争的态度是非常清楚的。俄乌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双方力量的较量也越来越剧烈。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要想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战争的主导地位,就得使用一切办法鼓舞和鼓舞人们的情绪。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境内发动了大规模的炮火,来保护一位战场新闻工作者,这就表明了他们的立场,他们的立场是如此的坚定,如此的坚定。唯有联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这个道理,俄罗斯很清楚。
俄罗斯同美、西方之间的对峙,不仅是物质、弹药方面的交锋,更多的是一场毅力与毅力的交锋。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依靠武力,更多的是士气和凝聚力。俄罗斯有能力抵抗几十个美西方的压力,经过两年多的战争,越来越壮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在统一。统计数字显示,90%以上的俄罗斯人都赞成这次特殊的军事活动。
俄罗斯各个阶层都同意这次特别的军事行动是必然的,而且关系到俄罗斯的生存和发展。俄罗斯领导人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甚至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他们对俄罗斯会获得最后的成功有着坚定的信念。
事实上,从上至下,所有俄罗斯人都相信,俄罗斯一定会赢,而且一定会赢。相对于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插手这场战争,而且他们显然没有俄罗斯那么有斗志。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国清楚地表明,乌克兰和以色列是不一样的,它们将不会为了乌克兰的利益而参与到战争中去。
让一名士兵流血,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战意。俄罗斯的基本准则就是要对死去的同袍进行报复,而不让牺牲的战士们的生命毫无意义。俄罗斯对叙利亚战争中死去的俄罗斯军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这样的报复行动将会成为一次战争的信号,它将鼓舞俄罗斯战士们在战争中变得更英勇。俄罗斯目前正从小处着手,进行全方位的筹备,以保证不出问题,不让敌方有机会。只要熬过了这一关,俄罗斯就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