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二战日军有多难升到大佐?就算娶了天皇姑姑,也要老实等到38岁

2024-09-15军情

【引言】

说到二战,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但说到抗日战争,那可是咱炎黄子孙骨子里的记忆。现在的抗战剧里,「大佐」满坑满谷,不管场面大小,不弄死几个大佐都不叫胜利。

然而实际上,大佐的级别高得吓人!普通日本大头兵想当大佐,简直是白日做梦。二战打了六年,日本损失了约 212.1 万军人,大佐却只有 83 个!你看日本人晋升大佐有多难?

【一、大佐级别有多高?稀有度堪比大熊猫!】

大佐有多高?大概有 188 层楼那么高吧。要知道大佐的地位,得先了解日本人的军衔等级制度。

据说,日本人特别爱学习,二战时他们的部队编制学的是西方列强,可军衔编制却是借鉴我们中国的伍长制。

从 1938 年到 1945 年,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军衔从低到高依次为: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伍长、军曹、曹长、特务曹长、少尉、中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大将,再往上就是天皇了。

这么说大佐的级别很高啊,都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大佐相当于中国的上校,在二战时就是团长的军衔。可同样是团长,差别真是天上地下!

那时候的大佐一般是联队的指挥官,通常手下有 3000 到 5000 名士兵,而那时候咱们的团也就 1000 多人,少数加强团能有 3000 人左右。

你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开始当团长,他那个独立团才 1000 来人,后来打平安县的时候,他的部队都扩充到 3000 人的加强团了。

而且师团在二战时是日军作战部队的最高单位,一般总人数约为 2.5 万至 3 万人,大佐级别的约有 10 至 15 名。其中,有在司令部任职决策的,也有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可以说对日军作战起到了关键作用,属于日本师团的中坚力量。

【二、大头兵想当大佐?不好意思学历不够!】

物以稀为贵嘛,大佐的稀缺程度跟晋升难度绝对成正比!

一个大头兵想当大佐?拉倒吧!

曹长可能就是他能触及的极限了,再往上可就是另一阶层了。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上位靠啥?靠胆识、靠经验。日本人呢?靠出生、靠学历!

日本人的军队体制很精英,出生不行,学历受限,那就跟高官厚禄没关系了。

想当曹长,普通人就行;想做大佐,得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想再往上爬,得从日本陆军大学进修过,而要进日本陆军大学,家里得是高层。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参谋长、指挥官,哪个不是家世显赫、背景深厚的啊。

要想进日本陆军大学学习,简直比登天还难。二战时日本培养高级军官,有一条必经之路:

得先去仙台上幼年学校,然后去东京上中央幼年学校,接着得考进陆军士官学校,最后拼命考上陆军大学,要是能从陆军大学毕业,就差不多能当将军了。

这听着是不是还可以?但实际上,只有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成绩在前 20%的学员,才有资格报考陆军大学。而陆军大学从 1878 年设立到 1945 年被废除,这 64 年里总共才 3485 个人顺利毕业,平均每年只有 54 个人能顺利毕业。

哎呀,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想当大佐,就得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才行呢。

难道以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就万事大吉了吗?

你想太多了,你还得熬着呢!按照当时的规定,从少尉晋升到大佐,至少得 13 年,也就是说,假如你 20 岁毕业,最起码得 50 岁才能当上大佐。

【三、宁当大佐不当少将?手握实权才是硬道理!】

谁会问呢,大佐之上不是还有将军等级吗?怎么大佐被吹成这样?其实这不是吹,对二战军官来说,宁做大佐不当少将!因为实权才是关键。

二战时期大佐权力有变化,主要看给谁效力。比如大佐当师参谋长,比师长低,但比团长高。

毕竟佐官是由我国唐代的佐官演变来的,咱们这的将军就看谁有兵权,谁就横着走,皇帝来了都得给大将军几分薄面,要是「天高皇帝远」,那还得战场上的那位说了算。

那大佐平时能带三四千的兵,可要是在战场上作为参谋长,有师长或团长过目的详细具体的作战策略,那就能直接领兵开打,几万人的仗都不在话下!

当然,大佐也有好坏之分。

明石元二郎,日本史上最厉害的大佐,连威廉二世都夸他「一个人能顶十个师团」。他只用了不到 30 万的兵力和 100 万日元经费,就把沙俄的 100 多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还创造了亚洲国家打败欧洲国家的首例。

另一个被称为「死得最窝囊」的大佐是饭冢国五郎,他为了给战地记者留下照片影像,头戴反光钢盔跑到战场上摆姿势,结果这个「比太阳更光」的钢盔要了他的命,因为暴露了目标,他被人一枪爆头,真是可笑。

总而言之,在二战期间,能晋升到大佐军衔,不管是家世背景、个人能力,还是运气,都得是相当厉害的人物,确实很不容易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的日军师团词条.

饭冢国五郎百度百科词条.

明石元二郎,百度百科词条。

知乎:二战时,普通士兵怎样才能当上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