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外媒称歼15年产40架,进展远超西方的预料,一年就能装备一艘航母

2024-12-27军情

"保加利亚军事"网站近日放出了一则消息:中国歼15舰载机的年产量可能达到40架。这个数字虽然不算惊人,但对于一款舰载机来说,却意味深长。

先说说这个40架是怎么得出来的。该媒体援引开源情报的数据称,2023年的时候,歼15所有型号的总数约为60架。但最近的画面显示,编号为96和97的歼15正在山东舰上起降训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歼15的数量就已经突破了95大关,正在向百机规模迈进。

当然,"保加利亚军事"也承认这个推测还不够确切。不过从中国海军扩充航空兵力量的紧迫程度来看,这个数字并非完全不可思议。要知道,现在的辽宁舰满编也就24架歼15,年产40架意味着一年就能装备一艘半航母。这么大的手笔,显然不只是为了现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更是在为即将服役的福建舰未雨绸缪。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歼15的特殊性。虽然它经常被拿来跟美国的F/A-18"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比较,但别忘了,中国在舰载机领域起步较晚,真正深入接触不过十几年时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年产量提升到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有意思的是,外媒虽然承认歼15的产量令人印象深刻,但还是忍不住要"挑刺":说它的航程和载弹量不如西方同类型战机,作战灵活性受限。这话说得倒也不算错,但未免有点吹毛求疵。要知道,歼15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航母编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打击能力,在这个定位上,它已经完全够用了。

更重要的是,歼15虽然不像歼20和歼35那么高大上,但它那重型机的定位和多功能的特点,恰恰是中国海军最需要的。无论是在台海巡航,还是在南海执勤,甚至是在第一、第二岛链活动,歼15都能胜任。用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它可能不是最帅的那个,但绝对是最实用的那个。

从技术角度来看,歼15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装备了国产的JL-10A雷达,这是一款多模式雷达,既能对空也能对地,功能上可以跟美军F/A-18上的AN/APG-79雷达"掰掰手腕"。此外,它还配备了电子战套件,包括雷达干扰器和各种对抗措施,在现代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不容小觑。

当然,歼15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比如说,它现在还在使用俄制的D-30发动机,虽然中国正在研制国产发动机来替代,但这个过程还需要时间。不过,看看中国航空发动机近年来的进步速度,这个问题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

更值得关注的是,歼15还有多个改进型号在研制中。比如电子战型号歼15D,专门用来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还有传说中的隐身改进型,据说能大幅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这说明中国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不断推进这款战机的发展。

说到底,年产40架这个数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数量本身,更在于它展现出的工业能力和战略意图。要知道,舰载机的生产难度远超普通战机,需要更精密的工艺和更严格的质量控制。能达到这个产量,说明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能意味着中国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一支规模可观的航母舰载机群。按照这个速度,等福建舰服役的时候,不愁没有足够的战机可用。而且,充足的数量还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多训练机会,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才两艘航母,要这么多舰载机干什么?这就要说到未雨绸缪了。航母编队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说航母造好了,战机想要多少就能立马造出多少。提前把产能提上去,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才是高瞻远瞩的做法。

总的来说,歼15年产40架这个消息,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它反映出的趋势是明确的:中国正在加速推进航母战斗力的建设,而且进展远超西方的预期。这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