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延宕至今,已经有明显的外溢趋势,黎以冲突同样箭在弦上,事到如今为何连欧盟16国也不支持以色列了?这种口头上的施压能有多大作用?
据中国青年网10月17日报道,意法两国防长日前举行欧盟16国防长线上会议,就向以色列施加最大压力、以避免联黎部队卷入更多袭击事件达成一致,强调16国对以黎冲突局势表示关切,强烈谴责袭击联黎部队驻地的行为,认为这些袭击「威胁了参与联合国任务的军事人员的安全」,声称将通过最大限度的政治和外交手段,向以色列施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外,欧盟16国重申了对保持联黎部队在黎巴嫩稳定存在的承诺,也表示黎巴嫩真主党不应在冲突中利用联黎部队作为「人盾」。
尽管这一表态略显迟缓,但要比完全忽视以色列军队当前的跨越行动要好。近日以色列军队多次袭击联合国黎巴嫩维和部队,已有多名维和人员受伤,甚至以色列坦克大胆炮击了位于黎巴嫩东南部边境的一个瞭望塔,这一举动已被确认为「明显而蓄意的直接射击」。如果这16国不对当下以色列提出警告,那么内塔尼亚胡宣称黎巴嫩真主党将联合国维和部队用作「人盾」,未来极有可能扩大袭击范围和规模,进一步限制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空间。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16国联合施压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可能不会对当前局势造成太大改变。首先,如果仅凭欧盟16国的表态就能阻止以色列的行动,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根本就不会升级至今,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也不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以色列几乎完全无视外界的劝阻,预计这次的施压也会遭遇相似结果。另一方面,如今美国仍然坚定支持以色列,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于10月17日的报道,正是在16国发表声明施压以色列的当天,美国军队派出B-2轰炸机攻击也门胡塞武器储存设施。
冲突发生至今,美方偶有对以色列的批评,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竭力站在以色列那边,不光经常动用自己的「一票否决权」挡下对以色列不利的提案,还积极为其提供军事方面的援助,比如在以色列遭到伊朗弹道导弹袭击后不久,便为其提供了一套萨德反导系统。考虑到以色列军队人手不够,美国还「贴心的」派了100名美军协助以色列操作萨德反导系统。
事实上,现在以伊朗为首的几个中东国家,之所以没对以色列展开反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军部署在红海周边的双航母战斗群,正处于战备值班的状态。而且在发动袭击之后,更为紧张的反倒是伊朗,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已经开始走访沙特和卡塔尔等区内国家争取支持,希望它们能帮助伊朗将以色列的打击力度减小。整体来看,以色列肯定不会停下目前的行动,甚至有可能在美国大选之前,以空袭或是导弹袭击的方式,报复伊朗,来自欧盟16国的施压,其实并没有多大用处。
但事已至此,这16个国家站出来,总好过继续保持沉默。为了身处前线的联黎部队的安全,也为了避免黎巴嫩人民被卷入与以色列的全面冲突,欧盟16国的表态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