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空军实力谁占优势?最近,美国的「WDMMA」网站发布了2024年世界空军力量排行榜,前五名全部被美军包揽,中国空军意外位列第七,甚至比印度空军还要低一名。这让人难以相信,是不是美方收到了利益?连LCA「光辉」这种第三代战机都无法搞定的印度空軍,竟然能排在中国航空力量之前。
从排行榜来看,美媒显然进行了诸多调整,将所有空中力量拆分为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美国国民警卫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因此占据了前四名。为了顾及俄罗斯这位老二的面子,俄空天军被安排在第三名,而印度空军则位列第六,中国空军排在第七。潜意识里,美国似乎永远是第一,如果将这些军事分支合并,恐怕就连外星人都得屈居第二。
2024年全球空军实力排名
曾经全球最顶尖的F-22战斗机
这种排名显然是自我陶醉的体现。曾经号称全球第一的美国空军,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其地位已逐渐被追平甚至超越。尤其是在隐形战斗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等领域,以前还被戏称为「摸着鹰酱过河」的缓慢追赶,现在连鹰酱都已经落后得远远的。原本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由于经济低迷和俄乌冲突等因素,空军实力受到了严重影响,连苏-57至今都无法实现量产。而印度空军则仍在依赖购买俄制战机,这明显显示出其技术水平仍不及自研阶段,这样一来,其排在中国之前实属可笑。
苏-57战斗机
美俄作为航空领域的传统强国,实力在不断变化,但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印两国空军的发展水平。印度空军排名第6,其装备规模和性能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竞争力。然而,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都是购置而来,而且来源相当多样,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在面对未来的大规模实战时,很难想象印度将如何保障其飞行员能够高效地进行激烈的作战。目前,现役主力战机第一梯队包括约80架俄制米格-29K、约200架苏-30MKI以及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第二梯队则包含了LCA「光辉」(数量为两位数)、约640架米格-21、大约50架幻影2000以及100左右的美洲豹等 aircraft 。
米格-29早已是老旧型号,短腿且性能不足,在现代战争中几乎可以视为四代机的入门版本。因此,印度对其感到相当失望,但由于缺乏其他舰载机选择,目前仍主要用于航母。苏-30MKI曾被认为是栋梁之作,印度花费巨资购买并成为俄罗斯的新型试验平台,同时集成了许多先进技术,包括矢量推力发动机等。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款连俄罗斯自己都不太看好的战斗机在印度使用时表现得极为不适应,他们很希望能用欧美战斗机进行替换。尽管拥有生产线,却并没有意愿去实际制造。
苏-30MKI与米格-29UPG
美洲豹战斗机
由于俄制战机表现不佳,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便成为了印度空军的主力,印度以超过2.4亿美元的单价采购了36架。这些战机几乎被视作珍宝,希望能够在对抗歼-10C、歼-16时发挥作用,甚至有期望与歼-20相较,但这无疑是一种自说自话。数量有限,在邻国巴基斯坦大量装备JF-17「枭龙」和歼-10CE的情况下,印度已经急于增购,同时也在寻找途径引进第五代战斗机。
关于LCA「光辉」战斗机,尽管它是印度最自豪的本土研发型号,并定位为可与四代机对抗的角色,但实际上该机很多组件都源于欧美,实际上更像是组装产品。印度空军在2021年曾订购83架,但至今一架也未交付,在这种产能或研发进度下,谁敢使用呢?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航空工业仍认为其很可靠,并计划将其用作舰载型,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发五代隐形战斗机。此外,包括预警机、运输飞机和武装直升机会从欧美各国高价采购,一旦战争开始,每损失一架就难以补充。
当宝贝提供的「阵风」
LCA「光辉」战斗机
尽管中国空军排名第7,实力却已远超印度空军。除了战略轰炸机以外,其他型号的战斗机均已超过俄罗斯,并与美国并列进入第一梯队。在战斗机领域,中国空军拥有三大主力,即歼-10C、歼-16和歼-20,其中尤其是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后的歼-20,其性能已经优于未升级的F-22隐形战斗机。此外,在这些主要型号之外,还有大量的歼—11战斗机,以及有望迅速装备的歼—31隐形战斗机,而少量的如歼—7、 歼–8和 歱轰–7等型则并不值得关注。
其他机型如轰-6K/N轰炸机,在经过重大改进后性能已达准战略轰炸机关的水平,而轰-20隐形战略轿炸机也许很快将问世。运-20战略运输机一经推出,便取代了曾作为过渡型号的伊尔-76,现已成为仅次于美俄的第三强大力量,未来可能还会推出预警机版本等。空警系列,包括空警-500和空警-2000,也开始批量装备,这些新型号凭借较晚的发展优势在探测距离及预警指挥等方面超越了美制E-2、E-3和俄制A-50。此外,还有运 -9高新侦察飞机,其电子战、电子侦察以及预警型应有尽有,不仅具备先进性能,而且特别强大,经常在周边海域进行实际巡航任务。
歼-10C型战斗机
歼-16战斗机
歼-20B完整版
与印度空军相比,中国航空工业所推出的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涵盖了从螺丝到雷达及配套弹药等所有环节,完全不依赖进口。如今,中国的规模已与美国并驾齐驱,其性能基本上达到或超过美军水平,更关键的是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大规模生产。
任何型号都可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