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快一年了,当初很多人都预测俄罗斯会速战速决,结果俄军的表现却出乎意料,暴露出不少问题。久战之下,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武器消耗快,补充却跟不上。普京当然着急,一方面要求军工企业加班赶工,改进武器性能,另一方面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国家,想从外部买点 「现成的」来应急。
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国家 ——中国。同为上合组织成员,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向不错,而且中国军工这些年发展迅猛,很多武器装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正好可以弥补俄罗斯的短板。最近,上合和独联体国家防长在俄罗斯开会,普京在会上公开表示,要加强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引进先进武器。这番话听着像是说给所有成员国听的,但明眼人都能听出来,普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目标就是中国。
中国这边会怎么回应呢?说实话,俄罗斯现在正是缺钱缺装备的时候,如果能趁机做成几笔大单子,对中国军工企业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和俄罗斯的军贸合作,中国还能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数据,这可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只是,这事儿也不能光想着好处,还得考虑现实情况。现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保持中立立场。这时候如果和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军贸合作,难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和误解,甚至可能被扣上 「支持战争」的帽子,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所以说,虽然俄罗斯现在对军购的需求很迫切,但中国恐怕很难立即答应。起码在俄乌冲突结束之前,中国在这件事上会非常谨慎,保持低调。除非俄罗斯能说服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提供的武器不会被用于乌克兰战场,否则中俄之间的大规模军贸合作,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
假设俄乌冲突真的结束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军贸合作是不是就能马上全面展开呢?也不一定。我们先来看看,除了中国,上合组织里还有哪些国家能满足俄罗斯的需求。
说白了,放眼整个上合组织,能称得上
「先进」的武器装备,还真不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这些国家,基本都是用的苏联时代的老装备,自己也没啥国防工业,还得从俄罗斯买武器。印度倒是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大部分武器都是「万国造」,自己研发的那些装备,能不能入得了俄罗斯的眼,还真不好说。
至于伊朗,这些年在导弹和无人机领域确实有点成果,但也仅限于此,整体军工实力和俄罗斯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说来说去,俄罗斯想找一个靠谱的、能提供先进武器装备的合作伙伴,还真就只有中国最合适。
那么,中国能为俄罗斯提供哪些
「硬货」呢?首先就是无人机。俄乌冲突暴露了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短板,无论是察打一体无人机还是自杀式无人机,数量和性能都比不上对手。
反观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可是妥妥的世界领先水平。 「彩虹」、「翼龙」等察打一体无人机早就名声在外,在实战中表现出色,深受各国用户好评。而各种类型的巡飞弹,更是中国军工的「独门绝技」,无论是精度、隐蔽性还是性价比,都比俄罗斯从伊朗进口的「沙赫德 -136 」强得多。如果俄罗斯能引进这些中国无人机,无疑可以快速提升空中打击能力。
除了无人机,中国在信息化作战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解放军这些年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
「网络中心战」的目标,基层部队的指挥效率和作战效能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之下,俄罗斯军队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环节还依赖人工操作,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不足,指挥效率低下。
如果能借鉴中国的经验,俄罗斯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装备,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作战体系,从而大幅提升整体作战能力。总而言之,俄乌冲突让俄罗斯深刻认识到自身军工体系的不足,也让中国军工看到了潜在的合作机会。
当然,最终能否实现合作,还要取决于俄乌冲突的走向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军工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潜力,必将在未来的国际军贸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国际军工格局。